李敢:“众筹孩子” 暖孤独家庭

2017-07-23 09:56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李敢凝视着儿子的照片。

李敢(右)和刘婷(左)在星聆相约公益中心前合影。

李敢掏出怀中夹在钱包里孩子的照片,用圆珠笔在照片背面认真地写下:“活在爸爸的生命里,爱永不止息”。

今年的父亲节,49岁的李敢在平静和期待中度过。

作为一名应用心理学博士、一位失独爸爸,8年前儿子不幸夭折曾让他万念俱灰。在人生最低谷中,他曾帮助过的在地震废墟中走出来的初中女生刘婷给他发来一条条鼓励的短信;在午餐中一段意外听到的非洲鼓乐,竟让李敢慢慢找到了治愈伤痛的出口。他发起成立关爱失独家庭的公益项目“10℃聚乐部”,服务并帮助了上百户失独家庭。

前几天,刘婷打电话邀请李敢去成都参加自己的婚礼,开始新的生活。对于李敢而言,新生活也在展开,但他始终记得,在告别爱子的那一刻,自己许下诺言:“爸爸要带着你,一辈子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是的,“失独”可以“不孤独”。

心理学博士地震灾区“救助”劫后余生的少年

李敢大学时学的是法律专业,还曾出任犯罪心理学课代表,没想到却由此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

1997年,李敢开始参加深圳义工联服务。最开始在“青少年信箱组”,每周给来信的初中生回信。随后,又历任“社会调研组”大组长、“心理热线组”副大组长,这让李敢对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觉察力。在那段时间,李敢开启“考霸”模式,2005年考取心理咨询师,2007年成功拿到应用心理学博士学位,并成为深圳义工联心理热线义工督导,成功在深圳海关内部开设了关注心理咨询的“星聆热线”。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李敢的生命轨迹也意外地出现了重大变故。

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李敢作为“深圳义工青年突击队”的一员奔赴灾区,成为首批抵达灾区的心理救援志愿者。在绵竹的一所学校,他遇到了一位名叫刘婷的初二学生。地震发生时,刘婷和同学们一起逃生,刚好被困在相对坚固的楼梯拐角处的她幸运地活了下来,同时也目睹了楼塌房倒,身旁同学的离世。匆匆赶来的李敢和刘婷及同学们聊天,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

刘婷被“救”了,只是她不知道,李敢也是第一次大面积见到众多家庭失去亲人,第一次接触到失独家庭,他其实“有些慌乱和无措”。

更没有想到的是,半年后,李敢自己也成了失独爸爸。

半年后痛失幼子“治愈天使”挽救了他

2008年12月23日,李敢年仅四个月的独子在夜间突然猝死,原因不明。“都怪我那年忙于各种社会事务,对家庭关爱太少。”现在,李敢虽可以较平静地回忆那段日子,言语间却仍流露出内疚。

那时的李敢,是曾出离愤怒的。“为什么我救了那么多人,却救不了自己的孩子?”他无法逃离那种痛苦。家住41楼的他去阳台晒衣服,有很多次出现了跳楼自杀的冲动,妻子也是如此。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他,觉察到了自己和家人的心理问题,于是将阳台用铁丝围起来,也不再去阳台晒衣服。

圣诞节到了,李敢收到了刘婷的节日短信:“李敢叔叔,节日快乐”。“叔叔快乐不起来,因为我的天使在一天前回到了天间……”悲痛中的李敢这样回复。接下来的时间里,刘婷给李敢发了很多短信,其中有一条长长的短信李敢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其中有一句是:“坚强活下来,你比他们更有能力活好自己”。还有很多曾与李敢仅有一面之缘的人们发来支持和鼓励的信息,都被李敢一一保存了五年多,直到手机丢失。李敢说,刘婷和很多人是他的“治愈天使”。

李敢开始试着改变。那段时间,他开始特别喜欢去听课或是参加婚礼,一开席却又离开。他承认,那时虚弱的他害怕孤独,因为在人群中他感觉到安全。一次参加活动的午餐会上,现场响起咚咚的非洲鼓点声。那一瞬间,李敢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心脏怦怦地跟着鼓声共振”,曲末一句“爱永不止息”深深地抓住了他的心。在回程的巴士上,李敢掏出怀中夹在钱包里孩子的照片,用圆珠笔在照片背面认真地写下:“活在爸爸的生命里,爱永不止息”。

写完那行字,李敢觉得,自己突然找到了“和自己孩子相处的方式”。他对自己说:“要带着孩子的生命一起活”,并许下三个诺言:爸爸要带着你过一辈子;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陪伴妈妈走一辈子。

2009年3月5日,从悲痛中走出来的李敢开始为失独家庭提供“星聆热线”免费心理援助。随后,李敢参与成立的“星聆相约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中心”开始成立“10℃聚乐部”。“10℃”是失独的谐音,“聚乐”则寓意聚集乐观的力量,重拾生活的希望。“每个人都会遭遇生命的严寒,但10℃的冬天不太冷,迎着阳光生命依然绽放。”李敢说,他希望可以帮助更多失独家庭找到生命前行的力量。

关爱失独家庭项目欲推广至全国

“10℃聚乐部”成为全国第一个由失独家庭发起组建,通过“积极心理学+志愿者(失独家庭)+音乐+舞动”模式关爱失独家庭的公益组织。目前,“失独家庭关爱计划”已被深圳市福田区列为“民生微实事”,已获得清华大学授予“积极心理学应用示范项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研究基地”,并已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全国调研数据的中国失独人群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研究》。

李敢说,“关心10℃呼啦圈”具有互联网思维,其实可以让关爱失独家庭走出深圳、实现跨地域精准帮扶。目前,深圳市户籍人口中有失独残独(残疾人独生子女)家庭约2300户。仅就深圳而言,深圳有庞大的志愿者群体,也有长期接受帮助的失独家庭,借助互联网技术,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但如果推广到全国,技术的改良与维护以及完善“关心10℃呼啦圈”至少需要100万元。“目前项目资金缺口约有60万元左右,但我不太愿意与某些风险资本或者商业巨头合作。这个项目首先一定要是公益的,掺杂过多的商业,撮合用户交易提成,加入过多的社交因素,这与我的初心背离的。”

近三个小时的采访结束,已是晚上7时30分。李敢还要赶往香港照顾正在住院的妻子。虽多次尝试,妻子仍未能再孕。李敢对记者说,他现在坚信“好人有好报”,因为妻子的病已找到了可以终身服用的特效药。

今年3月,在四川绵竹当了四年瑜伽老师的刘婷来到深圳,曾在李敢的“星聆相约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中心”短暂工作。她还是李敢印象中当年那个“非常坚强而有勇气”的女生,来到深圳是为了践行当年在地震废墟上曾许下的诺言:“要帮助那些走了的同学的爸妈、那些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不过,因为暂时的资金短缺,不能给刘婷发工资,李敢没有留下刘婷,只说“等稍晚经济好了再请她过来”。

然而,刘婷的这一趟深圳之行,再次深深触动了李敢。他在朋友圈深情写道:“这是一个爱的传递的真实故事,这是10℃的冬天一抹和煦的暖阳,这是深圳义工‘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真实再现。”

已回到绵竹的刘婷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有机会她愿意再来深圳,她很想像“敢叔”一样做公益,因为就在她身边,“失独”二字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仍是提也不敢提的“禁区”,能让他们“走出来”最重要,“帮助别人才是最好的事情”。

观察:

助人者亦自助

“失独爸爸”李敢,年近知天命之年仍无儿女。时过8年,面对夭折幼子照片时眼睛仍会忍不住泛红。如今妻子又卧病在床,公益项目资金短缺,他面对的现实难谓坦途。然而,李敢却是坚毅与阳光的——他坚信他所做的事情并信守心中的诺言,多次向记者说道“善有善报,时候会到”。他有着强大的心理能量,亦正如了解“敢叔”的刘婷所说,“他在帮助大家,大家也在帮助他”。

为失独家庭“众筹孩子”

李敢开始总结自己走出痛苦的经验,并转化成更多人可以参与的全新模式。

他将自己曾被非洲鼓乐治疗的经历转化为成立“星聆喜乐团”,开始组织失独家庭、压力人群等组建星聆喜乐管乐团和非洲鼓舞团,探索音乐治疗的秘密。这也被李敢称为关爱失独家庭的“3.0阶段”,即文化帮扶。

“1.0阶段,经济帮扶,政府、公益组织对失独家庭补贴部分生活费用;2.0阶段,心理帮扶;3.0阶段,文化帮扶。然而,“抱团未必都能‘取暖’,有时候可能也会‘感染’”。李敢开始觉得,这些父母更需要的是一个“孩子”。今年1月,李敢在深圳正式发起“关心10℃呼啦圈”活动。这被李敢称为“4.0阶段,生活帮扶——补齐我们不能陪伴他们的‘六天半’”。

“关心10℃呼啦圈”是一个“互联网+公益”的模式,把“失独家庭+志愿者+专业社工”以网格化的形式划成责任区,以类似“滴滴打车”模式,通过手机APP及24小时热线的双重手段,及时把“失独家庭”的帮扶需求发布并派送给就近的、合适的志愿服务小队和具体执行的志愿者去完成,组成一个一方有难、十方支援的“爱心帮扶呼啦圈”。李敢说,这其实相当于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将爱心资源整合起来,为失独家庭“众筹”一个“孩子”,甚至很多“孩子”,可以陪他们就医、锻炼等。(记者 刘畅)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