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帝——天津城缔造者

2016-09-13 09:10 来源:中工网 分享到:

    原标题:永乐帝——天津城缔造者

  被拆迁改造前的天津老城

    天津人的先辈出身军人,或为军人近属。长期的军旅生活,形成天津地域文化之一,就是军旅文化。军旅文化具有难以磨损的硬性和持久性,豪爽直率、爱憎分明、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牺牲精神,这也是天津人的基本文化素质。

  在1961年,天津市南门外大街路东,发现了一块石碑,是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四月立的《重修三官庙碑》,碑文记载:“夫天津小直沽之地,古斥卤之区(盐碱地)也。我朝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圣驾尝由此渡沧州,因赐名曰天津,筑城凿池,而三卫立焉。”这段碑文也证明了天津城与永乐大帝密不可分的关联。

  这位永乐皇帝文武全才,他在位时做过很多大事,比如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派人编修了《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在1406年开工修建紫禁城,1421年迁都北京,现在我们看到的故宫、天坛、太庙这些伟大的建筑,都是自他开始陆续建造的。当时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也吸引了众多海外国家争相前来朝拜,全世界都知道中国这位永乐大帝。有这样一位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皇帝下旨建造天津城,为天津命名,可以说也是天津的荣耀。

  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京以后,从安徽老家调来亲兵保卫北京,设立了天津卫,“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一共驻军1.6万多人。这些人慢慢就在天津生长繁衍下来。几年之后,一些官兵家属开始建房居住,离城市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有了捕鱼、种地的村落,近一点的地方出现了码头、集市、店铺,聚集的居民达到了上千户。

  天津设卫之后,修筑城池供部队镇守。提供粮秣和军需,必然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农业、盐业、商业、建筑业、手工业,饮食业、运输业吸引大量移民涌入。这些移民首先来自周边地区,但因天津卫是军机要地,难以进入卫里居住。土著人因缺乏军中关系,或因不会说天津卫官话,也难以进入城池。大批移民来自边防军的家乡安徽,随着居民的增加,开垦了大片处女地,即天津旧城东、南、西三个方向的沼泽和荒地,含现今的东丽西青部分区域。

  贾长华在他的《奇特的“天津方言岛”》中,介绍天津话的语源在安徽。很多天津人的祖籍就在安徽省的旧凤阳府地区,根据考察他得出结论:天津话的语源,也出自皖北淮河流域的旧凤阳府地区。很多天津的先民,百姓口传都是跟着燕王扫北来的。

  天津设卫之后第一任右卫指挥使叫梅满儿,退伍之后他也留在天津定居,自此梅家在天津世代繁衍下来。封建时代大家族的生命力确实特别强盛,后来梅家出了一个大名人,当过清华大学校长,他叫梅贻琦。另外还出了一位上世纪50年代北京人艺著名四大导演之一的梅阡(另外三位焦菊隐、欧阳山尊、夏淳),他也是梅家后代。天津梅家,也可以说是天津建城600多年以来最有代表性的大家族。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