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兵:靠技术 他为项目节约建设费用超过1500万元

2024-02-02 17:43 来源:51网 分享到:

51网讯(周筱 记者 张杨)王海兵,成都建工七建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的领军人。近年来,他带领工作室成员重点聚焦提高建筑机电设备与给排水设备安装精度等方面展开研究,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他所带领的工作室先后取得1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受理3项国家发明专利,参与完成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5项,获得5项四川省省级工法。工作室帮助解决工程难点、实际问题183个,先后获四川省职工“五小”活动先进班组、成都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多项荣誉。工作室成员获成都市及以上创新创效类奖项超20项,参建工程斩获中国安装之星等国家级荣誉。


2006年,刚满23岁的王海兵一参加工作揪进入了公司担任安装工长。十多年时光过去了,王海兵也从当年懵懵懂懂的“新手小白”成长为了现在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军人,但一路走来,始终不变的是他坚持扎根项目一线,在平凡岗位发光发热的初心。

说起自己成长的故事,王海兵仍记忆犹新。项目上劳动强度大,初入职时王海兵身材瘦弱、不善言辞,很多人都以为他肯定在工地待不了几天就得当“逃兵”。“刚开始的时候不适应,现场的实际情况也比书本里教的复杂的多,除了请教老师傅,很多东西还是要靠自己琢磨。但我知道,想要比别人做得好,就得比别人多下功夫,人家干8个小时,我就干12个小时!下班回去经常累的腰酸背疼,但却睡的香。”面对自己未曾接触的领域,王海兵白天追着师傅问技巧、学技能,晚上就自己反复琢磨练习,就是抱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在项目一线一待就是18年。正是因着这份韧劲与钻研,即便后来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他也总是认真对待着每一个参建工程,抓紧一切时间自学“充电”着,在实战中深钻细研,渐渐实现了从“新手小白”到“领军人物”、成都工匠的蜕变。

而那份一丝不苟、钻研细作、创新创造的工匠精神不光激励着王海兵自己,也在不断感染着身边的众多同事。

从一名毛头小子成长为一名全能复合的高级技师,王海兵把热爱与坚持贯穿于从业始终,他把别人看来索然无味的工作做得津津有味,用他的话说,“每一次看到设备正常运转、项目高质交付,就像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会了走路一样,充满了自豪感。”多年来,第三届“成都工匠”、建工集团十佳爱岗敬业模范、公司先进工作者、“师带徒”优秀导师、民工夜校“优秀教师”、技术能手、电工技能大赛第一名等荣誉,也印证了他内心那份不变的匠心。

王海兵还是出了名的“创新发明家”。工作室没成立时,他就总是主动请缨,像一颗钉子一样坚守在项目现场。后来公司成立了以王海兵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他就带着工作室人员陆续解决避免了在结构狭小空间中水电预埋困难、定位不准确,后期墙体开槽切割导致的墙体质量受损,水电专业预埋工作与二次结构作业等诸多问题,工作室的研究内容及取得的各类专利、工法在多个项目广泛应用,节约项目建设费用超过1500万元。

为不断增强工作室的内生活力,公司推出了“实训+实践”与“师带徒”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王海兵就为每位“徒弟”量身定制专属的培训方案。截止目前,他共带徒22名,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技术技能人才。

说起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意义,王海兵说:“干一行就要钻一行、精一行,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让更多同事了解技术、掌握技术、钻研技术,这才是工作室的价值所在。”

编辑:AH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00428号-1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川)字第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9
非本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未标明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