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学善研 炼就“四川工匠”

2024-01-24 11:14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分享到:

杨宗波在查资料

51网讯  这几天,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炼钢厂的干部职工们,但凡见了预处理车间主任杨宗波,都会微笑着送上一句:“祝贺你成为‘四川工匠’!”这一荣誉,是1月19日杨宗波在第四届“四川工匠”命名大会上获得的,他自己自豪,公司乃至内江市也为之感到光彩。

42岁的杨宗波,2001年本科毕业后就踏入了炼钢车间。钢炉温度高达1600多摄氏度,车间内温度也是60多摄氏度,从没干过体力活,也从没经受过如此超常高温的杨宗波,顿时后退了几步。当看到师傅们工作平常有序,他镇定了下来,径直来到自己的岗位。老炉长袁明对他说:“只要敢于吃苦努力学习,就能很快适应这高温环境,熟练掌握技术。”

杨宗波记住了老炉长的话,以师傅们为榜样,从事着用手推车推拉一二百公斤合金送原料的工作。温度很高,热得他心发慌,汗水长淌,但他没有怨言。他坚信,师傅们能坚持,自己也能坚持。下班洗过澡,回到宿舍,他饭也不想吃就睡了,醒来后他感觉全身酸痛无力,但他咬着牙照常上班,师傅们关心他:“如果不行就休息,或者申请改行。”杨宗波回答说:“没事,多几天习惯了就好了。”听到这样的回答,师傅们都夸他“有志气”!

炼钢环节多,不仅要掌握温度,会看火色,还要会配方,如果添加合金元素含量不当,整炉钢就会报废。所以他不仅要学干体力活,每天回到宿舍还要翻出书本研究技术。他边学习边实践,虚心向师傅们请教。他肯学善钻的干劲让师傅们个个称赞,不到5年他就升任了炉长。

以前炼钢全凭工人的经验和肉眼掌握火候,质量难以稳定,效率不高。他同

本炉的工友们搜集了历年来的各项数据和技术资料,努力探索,反复实验,终于研制出了一套转炉冶炼智能化控制技术。这一技术的推广,使转炉出钢比例从原来的60%提高到了85%。每炉周期从27分钟降低到了23分钟。不仅提升了钢产量和质量,操作还简单,刚进厂的工人都能轻易掌握。

2014年,公司见他工作积极,成绩突出,把他调到了钒厂。钒的科技含量更高,要求更严谨,一共18道流程,程序复杂。为了迅速掌握钒生产技术,并将这一技术发展创新,他于2016年牵头建立了“钒钛冶金技能大师工作室”。主要从事钢铁、钒及副产品的生产研究和攻关。工作室建立后他和他的团队不断优化提钒工艺,调整提钒冷料结构,改造氧枪喷头,改进工艺流程,有效地提升了钒回收率,实现了钒的高效利用。

近十来年中,杨宗波不断“锤炼”自己,发明创造出了一项又一项成果,已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含钒物料循环回收利用技术获2020年内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研的“半钢智能炼钢技术开发”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他为公司培养培训的技术人才达1000人之多,其中李轮,黄涛、蒲涛等一大批年轻工人成为了技师或公司的中层领导。他连续多年获得公司先进和“内江市首席技师”、“威远优秀人才”等各类荣誉和称号。(唐兆权 文/图)

编辑:pxj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00428号-1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川)字第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9
非本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未标明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