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李万君:让每个焊件都成为艺术品

2016-09-18 09:42 来源:中工网 分享到:

    原标题:大国工匠李万君:让每个焊件都成为艺术品(图)

 

  他被盛赞为“高铁焊接大师”,获得过中华技能大奖;他两次站在人民大会堂,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得主和全国劳模宣读倡议书……

  李万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工,用手中那把焊枪,出神入化地抒写出了内心深处的报国之志,也登上了一位技术工人的巅峰之境。

  “世界最高水平”

  转向架对于轨道客车而言,如人之双腿,直接影响着车辆的速度、稳定性与安全性。转向架制造也因此成为高铁核心技术之一。

  2007年,我国试制CRH5型高速动车组时,转向架焊接遭遇拦路虎——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是整车重量的关键受力点,决定着列车能否实现速度升级。但因环口周长600毫米,焊接段数多,接头极不易熔合。

  “绝不能让小小环口影响高铁的发展!”李万君反复琢磨,试图“一枪把这个环口焊下来”。

  “环口周围有各种障碍绊脚,就算提笔走一圈,画出的笔锋都无法粗细一致,更别说提着焊枪了!”所有人都认为李万君异想天开。

  采用何种姿势、步法如何移位、呼吸频率如何控制、电流电压如何调整……1个多月的细致研究后,李万君创出“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焊接一气呵成,焊件毫无瑕疵!该操作法被推广后,相关转向架批量生产难题顺利破解。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承载着我国高铁“出征海外”的重任。2015年初,长客试制该车时,转向架横梁与侧梁连接处的焊口,是4条带有30度斜坡的焊缝,这种斜坡焊口前所未有。

  李万君大胆采用业界此前禁用的 “下坡焊”方式。为克服“下坡焊”的常见缺陷,他总结出了一套“下坡焊创新焊接法”,不仅提高生产效率4倍,而且焊后射线检测一次合格率高达100%,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

  “为中国列车安上可靠的飞毛腿,让其贴地飞行”,参加工作29年来,李万君摸索出3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法,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代表了车辆转向架构架焊接的世界最高水平”。2011年,李万君荣膺中华技能大奖。

    彰显艺术之美

  让每个焊件都成为艺术品,这是李万君对自己的严苛要求。

  职高毕业入厂之初,每天下班后,李万君都要背着20多公斤四处寻来的边角废料,往返3公里路,找人加工成试验片,起早贪黑地练,每天因此多用掉近300根焊条。“当时,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我总会多焊20个,我还喜欢变换各种姿势,一年得磨破四五套帆布工装。”李万君回忆。

  一次,李万君左眼不慎溅入焊渣,到医院挑出后,每日换完药,就坚持用右眼练……功到自然成,1997年,年仅29岁的李万君,手下的焊件就已被公认为“艺术品”。业内高手如此形容:“以焊枪为刀,在钢铁上施雕,一招一式、一件一物都彰显着艺术之美。”

  此后,李万君考取了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成为“全能型”超级焊工。凡他经手的焊件,即使再复杂,用射线探伤,也个个完美无瑕,他也因此得了个响当当的绰号——“神枪手”。公司有意提拔他转干,他却说:“我是一名技术工人,只有扎根一线,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生价值。”

  就这样,李万君一如既往地行走于焊花飞溅的生产一线,不仅用精湛技艺屡屡超越各项技术标准,还陆续制定出了《转向架铆焊工标准操作手册》《各种车型焊缝接头的修磨标准》《焊接艺术化标准》。

  “制造高铁,掉一个焊渣儿都可能造成车毁人亡,必须表里如一,既不能有丝毫瑕疵,还要美观整齐!”李万君这样说。

  培养焊接铁军

  技艺超群、名动江湖的李万君,自然引起了不少国际猎头的觊觎,几倍薪水,全家绿卡……面对诱惑,李万君丝毫不为所动。他心心念念的问题是:“一个人即便浑身是铁,又能打几个钉?中国高铁的发展,迫切需要一支技术过硬、拥有创新能力的产业工人队伍。”

  2010年,长客招进4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焊接岗位,为使这些新人尽快独立顶岗,李万君吃饭时都经常拿着碗筷发呆。不久,他研究出一套培训法,也创造出焊工培训史上一个奇迹——400多名学员全部提前半年考取国际焊工资格证,而且是一次性通过考试。

  “通常一个焊工至少得实操2年后,才有可能考取此证。在李万君指教下,这批新人迅速成为高铁生产的生力军,解决了技术工人短缺的燃眉之急。”时任车间主任刘波说。

  “李师傅根据我们的体态胖瘦、走路姿势、运枪习惯等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因材施教,一拨拨示范……”提起“万君教头”,这批学员个个钦佩不已。

  立足于自己领衔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李万君迄今共培训焊工1万余人次,其中10多位亲传弟子已获“省首席技师”称号,多人在省市比赛中荣登三甲。悉心传技的同时,李万君还着力培养徒弟的创新能力,带领团队完成难题攻关和“五小”成果150余项,为企业创效超千万元。

  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作为省市工会“劳模高技能人才传承师”,李万君还打破门户之隔,给外单位职工无私传艺,使各行各业3000余名技术工人从中受益。    (柳姗姗 彭冰 崔中侠)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