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晶星:与自己的较量

2016-08-31 09:21 来源:51网 分享到:

    索晶星:与自己的较量

    作家巴金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家》,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近些年,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四川省歌舞剧院打造的舞剧《家》,成功地再现了这一川人故事,《家》也成为201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中的唯一舞剧,自上演以来,反响巨大。出演舞剧的演员大多是“80、90后”,但巴金的《家》创作于1931年,80多年后的今天,这些年轻演员挑起大梁,将角色把握得出神入化,他们成功的背后是否也有相似的故事与情感?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了大少爷的“家”,在演出后台采访了觉新的扮演者——索晶星。

    舞蹈是一个梦幻世界

    第一次见到索晶星是在2015年首届四川艺术节上,舞台上的他被觉新的压抑、纠结笼罩。然而,今天见到的他,穿着排练的T恤衫,身材颀长,充满阳光,带有舞蹈演员的独特气质。采访一开始,他就跟我们分享起他与舞蹈结缘的故事,让人心生感慨,正如网络热评所说:每个胖子都是潜力股。

    索晶星走上舞蹈之路并非源于对舞蹈非同一般的热爱,仅仅是因为陪同自己的妹妹参加考试,结果意外却又幸运地与舞蹈结缘的机缘巧合。11岁的他渐渐对舞蹈产生感情,体悟到舞蹈带给他的许多不一样感受,这条路虽然很辛苦,但很适合自己。从一个胖胖的小男孩到一名优秀的舞者,支持他努力的背后,是对舞蹈一如既往的执着。

    除了有深厚的舞蹈功底、出色的舞台表现力,索晶星还十分擅长编舞,在大学时,他曾与同学们一起创作了作品《门神》,这是部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精神和现代年轻人正能量的作品,获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肯定。但在他看来,片子里有许多“不满意”,他还需要艺术的积累与时间的沉淀。而现在的他也更乐意于把自己置身舞蹈乐园里尽情玩耍,他说“舞蹈对于我而言就像一个梦幻世界,在这个时代别人不能感受到的事,我能。人的一生很短暂,但我能通过舞蹈,体会不同角色的喜怒哀乐与人生百态,我觉得‘赚翻了’”。除了舞蹈艺术本身对他具有的吸引力,他还认为,以舞蹈为媒介可以与他人做更好的情感交流。令索晶星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宜宾巡演结束后,一位观众一直握着他的手,久久没有说话,但眼眶含着泪,虽然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沟通,但他知道《家》已经和这位观众产生了共鸣。虽然时代不一样,但人们都面临着许多选择和无奈,这是舞剧带给人的一种情怀,也是他一直在舞台上坚持的原因。

    执着起来像一个“疯子”

    2006年,优秀的索晶星被甘肃省歌舞剧院选进丝路花雨的剧组,5年的演员生涯里,一直是重点培养的对象。但在2011年,甘肃省歌舞剧院稳定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发展平台却没能“留”住索晶星。他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考学深造,在所有人对他的选择表示不理解时,他凭着自己那股倔劲儿,走进了梦想中的殿堂——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然而再次踏入学院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让他多了一些束缚感,但在一学期的摸索后,渐渐地发现带着这种不适应的心思投入进舞蹈学习的时候,时间却怎么也不够用了。据他回忆,那段时光似乎对舞蹈更上“瘾”了,在结束一天的学习后,每晚临睡前都会自我反省与思考,计划自己的学习任务,总是盼望着第二天早日来临,像一个舞蹈疯子。毕业后,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芭蕾舞团、东方歌舞团的考试都基本通过,但四川省歌舞剧院的《家》却牢牢地抓住了他的心,他说:“我非常想尝试这样的经典之作,现在看来,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四川省歌舞剧院就是一个实实在在搞创作的团队。”

    《家》至今已演出近40场,但对索晶星而言,每场都有不同的感触,甚至对《家》,对觉新的理解也每次都有崭新的认识。谈到其中的变化过程,索金星开始认为觉新懦弱、无能,要换成他,或者换成现在的年轻人,绝大多数肯定不会选择一味地忍受。但后来通过不断的排练、演出、琢磨原著,甚至电视剧,渐渐地发现自己与觉新这个人物越来越近,起初的懦弱无能形象转化为有担当的大哥形象,从轻视到感动,理解了觉新每一个选择背后包含着的巨大牺牲。说到这里,索晶星有些激动,他说:“反观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已经不是生活在封建的年代,我们有自由、人权,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追寻呢。”我想,这就是舞蹈让他成为“疯子”的一种魔力。

    舞不是一种答案,而是一种无止境的探索,人们不会因年老而无法跳舞,却会因为不再跳舞而年老。在索晶星看来,舞蹈演员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舞台的魅力是无限的,所以他选择站在舞台上,虽然自己也能教学、编舞,但他还是想站在舞台上,继续舞蹈。

    一个“独立”的舞者

    在这个时代,年轻人都爱追逐时尚,但索晶星身上却有一点“老干部”作风。除了舞蹈,他唯一的爱好就是打架子鼓,平日剩下的时间都在看书与睡觉,并且他承认自己是一个十分传统的人,他说若要选择一瓶水,要么矿泉水,要么汽水,而不是选一瓶苏打水。在生活中如此纯粹,在舞蹈艺术上的他也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与执着。

    导演何川曾经评价他说:“他老是对我有‘意见’”。对此索晶星笑着解释道:“演员一定不是工具,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更多的应该是靠自己去理解消化”。在舞剧《家》中,他就给自己立了一条标准:不是我去演觉新,而是我就是觉新。在开始的塑造角色阶段,对人物不理解时,只能反复琢磨,落实在一个回头,一个转身,一个眼神上,通常排练时衣服都会湿好几件,如果确实是自己所不能理解的,就会一直与导演沟通,甚至有时候考虑一晚上,吃饭睡觉也不放过。索晶星坦言自己很享受压力,喜欢挑战,有些事不做就罢,但选择了就一定会坚持到底。

    舞蹈已经成了索晶星生命中的一部分,是属于他自己的信仰支持。对于中国舞蹈的现状,他有自己的理解。因为一个偶然,他看见了古典舞的表演,于是决心学习中国古典舞,当年离开工作岗位,奋力考研,也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他心中,古典舞是最为纯粹的一种存在,一定不能做成快餐文化,如要要创新,一定要作“有机创新”,在原来的根上开枝散叶,绝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根基。他还大胆地说,现在有些观众不愿花钱走入剧场的原因在于文化氛围与观众审美意识的培养还不够,“为什么现在大家看电影能买票。看舞剧却不愿意,非要送票才乐意呢。咱们团员从来都是自己掏钱买票,从来不要送票,就是出于对艺术的尊重。一场舞剧背后是巨大的‘成本’,不仅是经济上,更多的是舞蹈演员与剧组的整个付出,这些都是有限的资源,难道不宝贵吗,不值得买票观看吗?”

    采访结束时,问到下一步的打算,索晶星感慨道,这几年只想好好地站在舞台上,享受这个过程,看看自己有多少能量。舞者要在作品里散发自己的味道是很难的,这没法演,只能带着自己的“不甘心”去寻找。

 (记者  陈秋名)


编辑:peopleadmin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