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借百万治病费”幕后推手:是尊严与生命的对抗

2014-07-10 08:36 来源: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

7月9日,幕后推手王江(左)同莫向松一起现身。


 7月9日,下跪求富豪赞助100万的白血病大学生莫向松在公交车上拉起“生命末班车”横幅。

 

原标题:“跪借百万白血病大学生”事件幕后推手:这是尊严与生命的对抗

 

6月22日 裸晒

 

身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莫向松全身上下只穿一条红色短裤,躺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镇街道与驿都大道之间。随后照片被发到网上,引起关注。6月30日 下跪

 

莫向松身绑玫瑰花,携14名大学生集体下跪,举出写着“借我100万,我打工还你一辈子”字样的广告牌,向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畅借款100万治病。7月9日 曝光

 

幕后推手王江随莫向松再次现身,他承认从裸晒到下跪都由其一手策划,目的就是为了帮莫向松筹钱。“我完全是出于热心,我做志愿者已经15年了”。

 

路边“裸晒”想晒死癌细胞、持玫瑰花跪求富豪借百万元治病……24岁的白血病小伙莫向松凭这些出其不意的“招数”进入大众视野(本报曾报道)。7月9日上午10点半,莫向松又现身成都五桂桥汽车站,准备乘坐223路公交车回到大面镇姐姐家中,“我累了,我要回去化疗,所有的后期帮助事宜全权委托给王江。”

 

王江,就是莫向松此前一系列夸张行为的幕后推手。他承认,从裸晒到下跪都由其一手策划,目的就是为了帮莫向松筹钱。而据记者调查,此前王江还策划过一系列夸张行为的策划,例如公开招聘“夫人”和丫头,策划“最美丑女”征婚等。对此,王江称他的举动只是志愿行为,甚至倒贴钱。

 

再次现身

 

公交车前拉横幅

 

“生命末班车”有人反感

 

9日上午10点半,一辆停在成都市五桂桥汽车站的223路门前围满了人,穿着T恤衫的莫向松站在人群中,满脸疲惫。身旁一个穿白衬衫的男子正忙着往公交车侧面张贴横幅,上面写着“生命末班车”字样,这让不少围观者摸不着头脑。“生命末班车?啥子意思哦?最后一班啊?”市民向先生满脸疑惑。还有市民念叨,“末班车?让坐在车里的人怎么想?好晦气!”

 

“我今天要回大面镇的姐姐家,今后的事宜我全权委托给王江。”莫向松从背包里掏出一份《委托书》,眉头微微蹙起。莫向松嘴里所说的王江,就是之前一切古怪“招数”的幕后推手,从裸晒癌细胞到跪求借百万,都由王江一手策划。

 

10点35分,223路的驾驶员不耐烦地大吼一声:“搞快点!我要发车了!你们在搞啥子!”随后在王江的搀扶下,莫向松踏上了回家的公车。

 

幕后推手

 

关于“裸晒癌细胞”

 

医院偶遇 策划“奇招”筹钱

 

说起与莫向松的相遇,王江称要归功于缘分。6月,王江来到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血液科“转悠”,向医生询问最近有没有什么特别困难的患者,并称“医生思考一阵后开出了一个名单,其中一个就是莫向松”。对此,记者向省医院城东病区医务科进行了求证,该科室相关负责人称:“当时医生都说不太清楚这个情况。”

 

“我就去找到莫向松,和他聊天。”说到这里,王江很自然地将手搭在莫向松肩上,一脸笑容。当时莫向松向王江讲起了自己的身世:莫向松刚出生几个月,母亲就服农药身亡,家人将他送给同村一莫姓人家收养。去年11月,莫向松确诊患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那时他还是一个学生。经过6个疗程的化疗后,他的家庭已花费了10多万元治疗费,面临巨大压力。

 

“他的求生欲望很强,很可怜,我想帮他一把。”王江说。

 

于是,王江便开始策划如何出“奇招”帮莫向松筹钱。就在这时,网络上“饿死癌细胞”的说法给了王江灵感——“癌细胞能够饿死,那也能晒死吧?”王江把这个点子告诉了莫向松,于是就有了骄阳下“裸晒”癌细胞的一幕。关于“向富豪跪借百万”

 

前期关注少 决定“出大招”

 

让王江没有想到的是,“裸晒”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最开始没想过去新希望集团门口下跪,是因为前面效果不好,才决定出‘大招’。”王江说,他原本计划自己去找新希望集团,但他觉得对方肯定不理会他,于是他便想到了“价值等换”这一招。

 

王江口中所说的“价值等换”,是指引来多方媒体关注新希望集团,价值起码值1000万。而给莫向松捐赠100万,还能赚900万。“这么有钱的四川富豪,做一点事情是应该的。”

 

目前,莫向松共筹得善款两万余元,而这离王江当初帮莫向松设定的100万目标还非常远。当记者问起这次策划是否成功时,王江说:“我策划时觉得这个方法有60%的成功率,我觉得他们还在商量这个事儿,再给他们三天机会,再不出来我就想其他办法。”而至于其他办法是什么,王江则表示不方便透露细节。

 

谁是王江?

 

2006年7月,王江打出招牌,公开招聘“夫人”和丫头。“夫人要有良好的修养,年龄21—31岁,身高1.55—1.65米;身体健康,肤白等等。试用期每个月1000元,意外保险1份,签正式合同者,可配‘快乐王子’车一辆,‘丫鬟’一名。”

 

2008年4月,王江在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举着一个很大的布制招牌,上面写着“寻找生活中的白娘子”。同时,他不断地向附近的市民派发卡片,希望大家能多多帮助残疾人。而“寻找白娘子”的活动,王江2007年在成都就已经做过。

 

2009年2月14日,患红斑狼疮的四川绵竹女子吴显敏在成都市新华公园举牌征婚,自称“最美丑女”。10天后,吴显敏承认征婚系刻意包装,幕后推手正是王江。

 

2013年,王江策划了“乞讨一亿元开餐厅”,在成都、杭州等地乞讨,想让13亿中国人施舍出1个亿,让他开一家慈善烛光餐厅。

 

专家观点炒作,是对同情心的透支

 

莫向松事件一经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褒贬不一。认为“为了生存,可以理解”者有之,认为他“哗众取宠,道德绑架”者也有之。四川省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张雪梅认为,用这样的方式炒作,是在给公益慈善活动抹黑。“幕后推手本身自认是公益慈善,但是慈善的意义不是靠这样的炒作活动可以承载的,这个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绑架。”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张小元认为,莫向松下跪事件无法达成双赢。“这样的炒作,一开始就看得出来不太可能达到募捐目标。”张小元说,恶意炒作从短期看是对当事人名誉的损害,从长远看,是透支了民众的同情心。“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伤害,另一方面,当民众的善良被一再愚弄和透支,大家就会逐渐麻木。这种影响是长远的。”

 

悄悄坐到街沿边莫向松说:我累了

 

与王江的侃侃而谈相比,主角莫向松则显得比较安静。他总是静静地站在或坐在王江旁边,默默听着王江面对记者“长枪短炮”时滔滔不绝的讲话。24岁的莫向松因为患病而略显消瘦,满脸倦容,微微蹙起的双眉从来没有放松过。

 

王江的这些点子让他备感压力。“其实刚开始,我是很抵触的,”莫向松说,用这些招数去博人眼球,筹集治疗费,的确让他很难接受。但“为了筹钱,为了治病,我只能这样,我想活下去。”

 

“我早就该回去化疗了,现在已经耽误十来天了。”莫向松说,这场舆论风波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面对网友的一些恶意评论,他也没有放在心上,“刚开始有点难受,后来也就想通了,我不过就是想活下去而已。”

 

到站下车后,王江又“组织”了一次采访,而莫向松却一个人悄悄地走到了站台旁边,靠着街沿坐了下来。莫向松看着远方发呆,手里捏着手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其实我非常感谢那些帮助我的人,虽然现在只筹到两万多,但如果我没有去努力,这两万都不会有。”莫向松眼眶有些红,“即使现在我走了,我也会觉得很温暖。”就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莫向松站起身来,轻声说了句“我累了”。

 

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朱剑梅说,莫向松的病情现在得到了暂时缓解,需要巩固治疗,恢复得也比较好。根据莫向松的病情,最好的办法就是骨髓移植,手术费用起码需要50万,如果不顺利还可能达到100万;其次就是做化疗,化疗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停药后比较容易复发。

 

对话幕后推手

 

我完全出于热心可能去找陈光标

 

记者:网上现在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这是在炒作,你怎么看?

 

王江:我每天都会看全国各大网络的报道和评论,我并不在意这些质疑的评论,有一句话说得好,“当一个人掉进水里时,还会在乎喊救命时的姿势么?”我认为这就是一场尊严与生命的对抗,莫向松要活下去,就要去争取。如果他只是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谁会去关注他?

 

记者:为什么今天决定要从幕后走到幕前?

 

王江:因为莫向松要回去做化疗了,没有办法再抛头露面,而且我觉得我站出来帮他做宣传,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记者:你觉得这一系列的策划算是成功了么?之后还有什么打算?

 

王江:我觉得从媒体关注度上来说,应该是够了,但钱方面还差得很远。我本来还跟莫向松说,让他再去新希望集团门口下跪,直到对方答复为止。现在我打算再给新希望三天时间,如果不行我就准备采取别的方法了,可能会去找陈光标,反正我肯定会帮他把这件事搞定,最起码筹到50万。

 

记者:你为什么要做这一切?其中是否存在利益纠葛?

 

王江:我完全是出于热心,我做志愿者已经15年了,帮助过很多很多人,而这些帮助都是无偿的,甚至可以说我还要倒贴钱,譬如我要捐款,四处奔波的油费等。/记者手记/或许只是单纯求生 却不小心被利用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24岁的白血病小伙莫向松一直表现得很内向,与之前做出疯狂举动的他完全不同。患病前,莫向松是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分院的一名大学生;患病后,莫向松却成了“白血病道德绑架”的代名词。

 

交谈中,莫向松的单纯和善良令我动容,他说“下跪”风波之后,很多网友加他QQ,对他进行辱骂,但他并没有将这些人的信息公布于众。莫向松并非网上所说的没有道德底线的人,相反他反而在生命最为脆弱的时候,坚守着他的品德。或许正是渴望活下去的信念,让单纯的他一不小心就被利用了。

 

                                                                        (记者 肖茹丹 实习记者 杨雪 摄影 郝飞)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