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人生多面人

2014-03-04 08:16 来源:51网 分享到:

 

 

51网讯(通讯员 罗玉萍):采访郑云很不容易,因为他总是停不下来。2月28日上午8点半,笔者总算在钢城集团凉山瑞海实业有限公司瑞京环保资源开发公司脱硫渣处理区逮着了他。

黝黑的皮肤,大颗的汗珠,满身的尘土,站在笔者面前的郑云,就是一个在冶金行业生产一线奋战的工人模样。笔者在道明来意后,郑云连忙摆手道,“谈不上什么标兵、先进,我就是一名普通工人。”

整整一天,笔者一直跟着他在被钢渣烤得火热,被渣屑笼罩着的作业现场艰难地走着,交流时,只能隔着口罩用高于平时讲话约20分贝的嗓音喊着。只是,郑云的声音听着嘶哑而沧桑。

这就是那个与钢渣、铁水打了25年交道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为了保产保供,可以连续八天八夜不睡觉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为了一个简单又神圣的使命,甘愿在生产一线活跃一辈子的人吗?

 

现场中的拼命三郎

 

现在是瑞京公司生产科科长兼渣处理区作业长的郑云回想起在公司正式投产前的工作状态,用“疯狂”来形容。2011年12月初,高炉投产前期,各类设备处于安装调试阶段,他白天到工地配合施工和设备安装,晚上查看图纸、设计方案和技术协议。

“连续八天八夜没正常睡过觉”,笔者了解到,在艰苦的创业期,郑云和工友们吃住在工地,吃泡面是常有的事,困了就打个盹儿。那时候,大伙最盼望的就是投产后能安心洗个热水澡,踏实睡到自然醒。可是,在高炉开工投产后,新的问题却不断出现,这个简单而朴素的想法迟迟未能实现。

由于天天在现场指挥、协调,郑云的嗓子哑了,脚肿烂了,人变形了。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实在看不下去了,硬把他拖到医院去治疗,可这号也挂了、检查也做了,人却跑了。“现场事太多,放不下啊!”郑云拿这事开起了玩笑,“不影响交流就行,再说现在不都流行沙哑的声音嘛。”

郑云的“拼”还表现在对大事的决策上。去年12月份,由于受现有工艺水平的影响,脱硫渣质地太硬,用破碎头已经没办法简单地破碎,导致现场生产线水泄不通,“若不及时处理的话,将可能造成生产线瘫痪”,郑云告诉笔者,“破碎一次不行,那就十次;十次还不行,那就一百次。”

原来,在可供选择的三种方案中,郑云顶着领导的担忧与工人的抱怨,坚持选择了看起来最笨的办法。然而就是这愚公移山式的办法,为公司省去了租吊车、钢绳等设备的费用约150万元左右。

“懂我的人始终会懂,当时不懂我的人事后也会懂。” 就在当月,工人们的辛苦付出也在工资上得以体现,“大伙的脸上总算多云转晴了。”

郑云回忆起当时的工作情形,整个作业区都全副武装,经过近20余天的努力,终于将大块的脱硫渣打碎,理顺了工序。当然,在紧急时期,看着突击队成员们不能回家,天天面对脱硫渣都快吐的样子,“其实也挺心痛”,郑云有些无奈,“因为有时候,管理就是一种命令,不允许讨价还价。”

 

工作中的铁面硬汉

 

作为郑云徒弟的安柯,现在已成长为该公司渣处理作业区乙班的大班长。说起师傅的铁面无私深有感触,在一次夜班中,凌晨5点多,所带班组中有一个成员因为瞌睡,就在休息室刚趴下不到两分钟,表情严肃的郑云就出现了。

“二话不说,就给我考核了200元。”有冤没处说的感觉让安柯很憋屈,“当时觉得自己不是当事人,怎么还被考核?而且还是全班唯一一个被考核的人!”师傅的一句话让安柯至今印象深刻,“你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要有担当。”

2013年新入职大学生的黄君是郑云目前最小的徒弟之一,“忙,严”是黄君对师傅印象最为深刻的两点。“找师傅在《师徒协议》上签个字硬是花了近两周”,一边是被催着交协议,一边是找不到师傅签字。“因为他总是像风一样地奔走于现场各个角落,没个定点儿。”

同样是郑云小徒弟的周文初次见到师傅时,他和黄君就被安排打扫整个厂区卫生。

“当时觉得太夸张了,这么宽的厂区,从哪里扫起都是个问题。”郑云也看出了两个小伙子的心思,但只是告诉他们,“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两人便拿着扫把、铲子在清洁工岗位干了一星期,踏实的态度赢得工人们的赞许。

郑云的“铁”和“硬”还表现在为员工解决困难办实事上。“辛苦了一天,能好好冲个热水澡就是工人们最热切的想法。”在基层摸爬滚打25年的郑云深知工友们的想法,可大伙目前居住的集体公寓却因热水来量不稳定,“工人们洗个热水澡都费劲。”

得知大伙这一需求后,在郑云的带领下,于去年12月份,经公司批准后,在现场作业区内改建出一个蒸汽式公共浴室。

“每天都能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地走出厂区,自然高兴咯!”看到被装扮得有模有样的澡堂子,工友们脸上笑开了花。

 

生活中的文艺青年

 

下班后,郑云总是喜欢以“文人”自居。

宿舍里种满了花花草草,阵阵清新;一只金丝雀在鸟笼里叽叽喳喳,生机无限;几条彩色金鱼在鱼缸里摇摇摆摆,自由欢快;墙上挂着一幅字,那是郑云自己书写的,更添几分文人气息。整个房间简单整洁而不失生气,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铁汉子”的卧室。

看着窗台上的牡丹再次发芽,郑云高兴得像个孩子,“都说这洛阳牡丹与西昌水土不服,看这不是服得很嘛。”

“靠实力说话,用业绩说话”、“办法总比困难多”、“顺势者昌,逆势者亡”等各种心得体会被书写在《让企业成功 让自己成长》一书中;写字台上的一本《资治通鉴》快被翻烂了,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感悟随笔。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嘛。”郑云告诉笔者,以前每个月还专门归置了一笔400元的读书经费,由于现在工作节奏快,新书都买得少了,不过温习旧书也是一种学习。

 

笔者手记:

这是第一次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拼凑出的采访。

对于工作,他总是亲力亲为,哪里困难、哪里紧急,他就出现在哪里,“郑主任不好找”在公司上下已达成共识;对于生活,他又像知心大叔一样关心职工,同时孜孜不倦地汲取各种爱好带来的快乐。

在结束采访时,郑云告诉笔者:“希望能多陪陪家人,但前提是生产得理得更顺。”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