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华:宝成铁路电气化改造 交通发展的“奋斗史”

2019-06-28 11:46 来源:51网 分享到:

宝成铁路电气化改造 交通发展的“奋斗史”

——访宝成铁路电气化修建与运行参与者崔世华

在崔世华手里,一张反复折叠、布满折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移动变压器结构图》早已泛黄。幸亏背衬一张上世纪50年代末的牛皮纸,这张历经岁月洗礼的图纸才得以完好保存下来。“这张结构图是中国最早的电气化铁路自主创新成果之一,是一件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宝成铁路电气化修建与运行参与者,今年91岁高龄的原绵阳供电段工程师崔世华感慨地说着。记者看到,在崔世华不到10平方的卧室里,摆放着记录中国铁路电气化发展历程的许多物件,一样样老物件仿佛将年轮和记忆拉进时光隧道,翻开了电气化工作者的“奋斗史”。

推陈出新——撤走专家一样能干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为迅速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我国向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出大批留学生,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和管理经验。崔世华作为行业优秀青年来到苏联学习电气化铁路相关知识。“我们中国人并不落后,别人能想到的方案,我们中国人也能想到,甚至能比他们提前想到。”苏联广泛应用电气化铁路提高社会生产力,让赴苏学习的崔世华颇有感受。

“在采用何种方式对宝成线改造时,我们与苏联专家产生了意见分歧。”崔世华回忆,按苏联专家的意见,直流电气化的方式在苏联已有几十年应用经验,机车和供电都是现成的,搬过来就能使用。“然而当时最先进的是交流电气化铁路,不仅投资较小,建设起来也更为方便。”崔世华坚定地说:“中国也应该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而不是一味照搬别人的模式。”在国内众多专家研究下,最终决定使用交流电气化建设宝成线。

1960年,中苏关系变化,苏联撤走专家,留下接触网与变电所建设等一系列工程。“能看的东西就是苏联专家留下来的这些资料,要把资料变成现实,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去探索。”崔世华介绍。“了解到当时法国交流电力机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苏联一部分核心配件也要从法国进口。我们就毅然派人去法国采购、学习。”崔世华回忆:“哪里有最好的技术,我们就学习哪里,并最终诞生了属于我们自己的‘韶山型’电力机车。”

国外摸索技术,国内推陈出新。就在苏联专家撤走的当年,宝成铁路按期完成宝鸡段至奉州段91公里电气化改造,并运行至今。

自主创新——把电力机车技术“当饭吃”

不同年代的铁路工艺纪念邮票、材质各异的电器零部件、定格时光的老照片……崔世华老人卧室里的这些颇具文物色彩的物品,静静诉说着西南铁路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变迁。最引人注目的是崔世华床边贴附的一张背衬牛皮纸已泛黄的几份电力机车结构图,和他随时手里都攥着的一张小小的邮票。

谈起在宝成线最先进行电气化铁路改造,崔世华提到:“咱不能老把外国人的技术当药应急吃,我们要把电气化铁路技术全面掌握真正‘当饭吃’。”这张最原始电力机车移动变电器结构图制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从崔老在图上修改的痕迹不难发现,电气化铁路建设路程的艰辛,而其关键点之一就在于变电设备的建造与使用上。

“由于殴美国家对我国的技术物资封锁,变电设备的价格在当时非常昂贵,所以要制造可以在铁路上移动安置的变压设备成为迫切所需。”崔世华解释:“实现移动,绝非是把变压器放到平板火车上那么简单。”变压器制造厂和铁路车辆厂属于两个不同的单位,技术要求大相径庭,崔老激动地翻开他手中保管着地设计图纸:“遇到问题我就组织大家一起开会研究,光是解决铁路限界问题就进行了近20次探讨实验。”

大刀阔斧,创新改造。1965年我国第一台移动变压器诞生,解决了电力机车运行过程中变压设备使用难的问题。为了纪念这项发明,1966年中国邮政局发行《工业新产品》特种邮票,其中一枚4分邮票的图案就选用这台“移动式变压器”做为纪念。

继往开来——开启运力新格局

随着时代发展,铁路部门相继对宝成铁路进行了几次大刀阔斧的更新改造:1975年7月,全线实现电气化,宣告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诞生,出入川通道运能大幅提升;1990年,四川段启动计轴自动闭塞工程,显著提高了列车通过率和正点率;1999年,四川境内复线开通,列车分上、下行运行,极大地改善了运能不足的窘境。

宝成铁路电气化延续至今,对沿线地区生产生活的改善立竿见影。一趟趟列车风雨无阻、昼夜不歇,实现了人员、物资的便捷互通。沿线中小城市开始崛起,加工业逐渐兴盛,以工矿企业为代表的骨干企业林立。60年前,旅客登乘宝成线火车“慢悠游”,60年后,崔世华登上西成高铁不禁感叹:“铁路发展无止境,高铁开启新篇章。”

2017年12月,随着西成高铁全线开通运营,“铁路蜀道”进一步升级,宝成铁路运能运力得到极大释放。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货物,通过宝成铁路涌进西南地区。

如今,崔世华已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一辈子只干了电气铁路这一件事。”回忆起青春的峥嵘岁月,崔世华无怨无悔,满是骄傲。宝成铁路的光辉岁月,正是千千万万和崔世华一样的劳动者们,用艰苦卓绝的奋斗拼搏和工匠精神铸就而成,直到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通讯员 石本驹 胡志强 记者 雷琰 文/图)

编辑:peopleadmin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川)字第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