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英雄致敬——记抗美援朝老兵李化武

2021-08-04 09:52 来源:51网 分享到:

人物简介

抗美援朝老兵李化武,中共党员,生于1933年,昭化区元坝镇云雾村(原紫云乡中漕村)人,1951年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1952年12月在阻击敌军的战斗中负伤,失去右眼和双手,成为一级伤残军人。2021年6月,李化武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一直以来,李化武始终保持着“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并以“践行初心、自立自强”的精神,不仅战胜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顽强学会了吃饭、穿衣、耕田耙地等生活生产技能,而且对党忠诚、淡泊名利、朴实无华、执著苦干、乐于奉献,积极参加各类宣讲活动,把“正能量”播撒到广元大地……

儿子李开杰为李化武整理物件

“高中入学军训时,李爷爷来到学校宣讲。那天太阳特别大,烤得我们都有点受不了,他却依然坚持着。当听到他在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年龄就参军卫国,受伤后又自立自强的故事后,我和同学都感动得哭了。李爷爷的精神让人钦佩,激励着我奋勇前行。”元坝中学高一学生冯慧珍说。

“每次邀请李老兵作宣讲,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都不推辞,而且不要报酬。他是一个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宣讲时怕自己水喝多了上厕所,耽搁了别人的宝贵时间,经常一讲就是1个多小时,充分展现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军人本色。”昭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权益维护股股长刘兴军说道。

李化武说,“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我,一直照顾着我。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一个人民的兵!”

果敢从军 冲锋陷阵不退缩

年轻时的李化武参加劳动

李化武有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苦难童年。全家8口人挤住在两间茅草房里。吃的,靠租种地主的土地,长年吃不上一顿饱饭,每年不到过年的时候,粮缸就空了,无米下锅;穿的,冬天结冰的时候只有一件单衣、一双草鞋可穿,冰冷彻骨。因生活所迫,他不到10岁便为地主放牛,没有工钱,地主只管饭、过年给一两件单衣,依然吃不饱、穿不暖。新中国成立后,老百姓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为国家做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开始在李化武心中萌芽。

1951年,凭着一腔热血,李化武在家乡自愿报名参了军。1952年12月,李化武所在的12军35师105团3营7连开赴前线阻击敌人。“接到入朝作战命令后,我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在向金化地区集结途中,因不通火车,只能步行。白天隐蔽,晚上行军,许多人把脚都走烂了,但我和战友们从未想过退缩……”尽管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李化武对参战经历仍记忆犹新,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当时,我们班用的是60炮。行军中,我负责扛炮架;战斗中,我负责瞄准和下达发射口令……”

在山头,敌军来,他们就果敢迎战,敌军退,他们就构筑工事。一天晚上,敌人连攻3次,先炮轰,再进攻,3次都未成功。第4次,敌军还是没能攻上来,嘹亮激昂的冲锋号声响起,我军发起反击冲锋,战士们跳出坑道,猛虎下山般直扑敌军。李化武扛着炮架紧跟在班长身后,在密集的火网里奋勇向前。距离敌人不远时,李化武听到尖厉刺耳的呼啸,一颗炮弹飞了过来,他顺势趴下,双手紧紧护住炮架。砰的一声巨响,炮弹在他前方爆炸开来……李化武两眼一黑,一下子昏了过去。

3天3夜后,李化武才苏醒,“我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右眼啥也看不见。再用左眼一看,一双手臂肘关节以下都没有了,成了秃肘肘……我的心一下凉透了!当时想得最多的就是,自己这么年轻,就没有了右眼,没有了双手,今后咋个生存?!”

卫生员告诉李化武,和他一起冲锋的班长和战士都牺牲了,他的命是担架队战友和医护人员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李化武再也忍不住,大哭起来。

光荣入党 身残志坚不言弃

李化武的复员建设军人证明书

按照安排,伤势严重的李化武被转回国内进行治疗。吃饭要人喂,衣裤要人穿,上厕所要人帮……李化武情绪低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人生低谷,常常几天几夜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废人。为了鼓舞李化武医护人员给他讲述前苏联卫国战争英雄保尔·柯察金的故事一遍遍给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慢慢地李化武被保尔·柯察金崇高的道德风尚、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感动了决心也要像他那样去生活替逝去的战友们坚强地活着。

打小就过苦日子的李化武不愿轻易向现实屈服。他说只有把自己的困难解决了才能更好地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下定决心后李化武选择从学习吃饭开始改变。他在断臂上系上手帕用牙齿将手帕勒紧吃饭时将勺子插到手帕里再哆哆嗦嗦慢慢往嘴里送饭菜。刚开始无论李化武怎么努力也送不到嘴里。一旁的医护人员心疼地说“要不算了吧我们给你喂。”谢绝医护人员的好意后李化武咬牙继续一次失败来第二次第二次失败来第三次。勺子脱落了他就请医护人员帮着捡起来插进手帕里……当把第一口饭菜吃到嘴里时他激动得泪流满面。李化武终于可以熟练地用汤勺吃饭了。往往一顿饭下来浑身是汗他却信心大增接着学会了用断臂穿衣、洗漱……

“一个人身体残疾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思想残疾!”1956年进入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休养后看到身边的同志们都积极学文化、学器乐、学书法不甘落后的李化武一心想着摘掉文盲的帽子他便尝试在断臂上用布条绑着笔练习写字。

刚开始笔一接触到纸上断臂便止不住地抖笔像脱缰的野马般难以驾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不出一个字不说还经常把纸给戳破了。“未必就要被学写字给难倒?”“光会说不会写该也不得行哦”……凭着一颗越是艰难越努力的心李化武不仅学会了写字还掌握了1500个汉字。在面对失明、截肢等同志悲观泄气时李化武便主动陪他们晒太阳、读书、看报并给他们分享战胜困难的办法及自立自强生活的技巧……

凭着良好表现李化武被评为二等休养模范并在195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年经战友张光龙牵线搭桥李化武认识了南充市南部县19岁的姑娘杨正清。两人一见倾心领证结婚。

离院返乡 挑起重担不落后

鲜花献给老战友

1957年5月,休养院课余演出队成立。李化武和5名上肢残疾的战友苦练了一个多月,学会了吹口琴,能演奏《志愿军战歌》《我是一个兵》等曲目。1958年5月,李化武随演出队到北京进行了1个多月的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随后又在全国巡演。

10个多月里,李化武和演出队员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天津、南京、上海等城市巡演321场,观众上100万人次……巴金撰文盛赞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特殊的演出队”,郭沫若为他们写下诗歌《把红旗插遍在地上和天上》……

通过巡演,李化武切身地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李化武的思想再次发生了重大转变:“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还这么年轻,没得手,口还能说,腿还能走,难道要在休养院住一辈子?!不,绝对不能!”

李化武向休养院交了申请书,重返农村,去支援农业建设,为人民造福。当时,领导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多次申请都未同意。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回去试一试,不行再回来。经四川省民政厅批准,1963年3月,李化武办理了分散供养手续,回到中漕村。

1966年,大女儿出生,加上父母年纪渐大,家庭负担日益加重,李化武决定参加农业生产。说起李化武学习干农活的情景,云雾村80岁的村民徐怀喜感叹着他的不易:“他学耕田是吃了苦头的,肩胛窝要放一根长长的使牛棍(当地方言,意为驱赶牛的木棒),牵牛绳只能缠绕在断臂上。牛稍一跑快,就把他的断臂拉出了血,第二天又红又肿。一肿就是大半个月……”“旱地、旱田还好,耙冬水田最难。”

李化武依旧记得第一次学耙冬水田的场景:“没有手牵牛鼻绳,就把牛鼻绳套在我一只秃肘上。没有手去掌耙尾,就在耙尾上套个圈圈,把另一只秃肘穿在圈圈里。”开始时踩不住耙牛往前一跑就把他摔在了田里一身又是泥又是水冷得发抖……尽管又苦又累很多时候被摔成了泥人腿脚也受了伤但想着把冬水田耙好了蓄好了水来年的丰收也就有了保障他便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不知道在冬水田里滚了多少回终于学会了耙冬水田。就这样凡青壮劳动力能干的活李化武都冲锋在前抢着干每天都是满分的工分。回乡后尽管李化武在生产生活中流汗又流血但他从未想过再回休养院。

乐于助人 乐观豁达不伸手

穷苦出身的李化武知道农民的苦,总是尽可能地帮助邻里,邻里对他这个“见过世面”的人也很信赖,遇事也会首先想到他。1976年冬,李化武妻子生病,在旺苍广旺矿务局职工医院住院。几个月大的小儿子腹泻,在儿科治疗。这时,同村的张怀林患病,家属将其也送到这家医院,希望李化武能照顾一二,可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只有绵阳的一家医院才能医治。“我送老张去绵阳治病。”李化武没有丝毫犹豫,他给妻子做思想工作,别人有困难就得搭把手,自己的利益是小,能帮人一点是一点……次日,李化武带着张怀林及其家属步行几十公里到旺苍县白水镇搭乘前往绵阳的火车。下午,在到医院办理入院时,医院要求交100斤粮票。在那个年月,粮票非常珍贵。一时间,100斤粮票,哪里去凑?张怀林家属说:“那我回去卖粮。”“你留在这里我回去。”李化武将其拦住“就算卖了屋里所有粮都还不够况且时间也来不及我回去想办法你放心。”李化武连夜搭乘火车返回广元天麻麻亮时就回到了县上借来100斤粮票又马不停蹄地搭乘火车到了绵阳直到帮张怀林办了入院手续才赶回旺苍照顾妻儿。

一个月后妻儿出院回家张怀林也治疗归来。张怀林一家千恩万谢李化武说:“别感谢我你们要感谢党和政府我是一名党员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妻儿需要我的肩膀人民更需要我的脊梁。”别人的困难李化武从来都是尽力帮助。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土地包产到户后李化武和妻子劳作不辍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山沟里挑水白天在地里躬身劳作夜幕降临才背着柴禾回家靠一滴一滴的汗水辛辛苦苦拉扯大了6个子女。

1991年为了陪小女儿和小儿子读书李化武一家移居广元城区组织上问他生活有什么困难他笑道:“钱多有钱多的用法钱少有钱少的用法请组织放心我们一家的日子过得挺好的。”再后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组织上为李化武一家协调住进一套在1楼的住房。楼房7楼住的是一位老干部因腿部受伤上楼有些吃力。李化武知道后主动同这位老干部换了房。“身为一名党员有困难就要上有荣誉就要让。”李化武就是这样心里永远想着别人也不因自己的困难而向组织索取。

热心宣讲 以身示范不计较

“那些年,他是广元的‘大红人’。”紫云小学退休教师李开祥介绍,李化武讲述的内容是他上战场的亲身经历,高年级的学生深受震撼,感动得流泪,低年级的学生也被他身残志坚的故事激励着……

当过生产队队长的徐怀喜说:“李化武给党员干部讲的那些亲历故事,大家感触颇深,他用实际行动教育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和付出。他的精神一直影响着大家。”

重返农村后直到现在,李化武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坚持走进学校、机关和企业,为干部群众做宣讲、作报告。

“李化武给师生宣讲时,一讲就是近2个小时,这样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元坝中学高一七班班主任李睿介绍说,她在班会课上,也经常向学生讲述李化武老战士的感人事迹,因为有老一辈的付出和牺牲,才有了我们如今幸福安宁的生活,教育引导学生们热爱我们的党和国家,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在李化武儿子李开杰的手机里,保存着许多李化武宣讲时的视频。“近年来,尽管父亲年龄增大,身体大不如前,但他依然热心去学校、机关或企业做宣讲。”李开杰说道。

每逢宣讲时,李化武总是身着老式军装,精神抖擞,既讲述当年的故事,又贴合时代气息畅谈感受,很快便引发听众共鸣,掌声经久不息。而他用残臂敬的军礼,更是让现场听众以及广大网友热泪盈眶……

李化武满足地说,“组织上给我的待遇非常好,每月按时给我发放伤残抚恤金、护理费等,市、区领导对我也很关心,经常来我家看望、慰问。只要脚还能走,嘴还能动,我就要继续发挥余热,当好宣讲员……”

这,也正如李化武在入党申请书中所写:“我一定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和人民。”

退伍本色不改,到老初心不变。李化武以其“践行初心、自立自强”的精神,激励和感动着广元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党员干部群众,奋发向前,干事创业。(黄毅 唐彪 昭化区委宣传部供图工)

编辑:LRY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00428号-1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川)字第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9
非本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未标明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