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的早晨,天色还没亮透,行驶的车灯打在一片薄雾之中。“雾散了就是大晴天,今天飞无人机视野正好。一定要多飞一会儿,加快任务进度。”2023年12月25日7时30分,赶往成宜高铁绕城高速公路立交双线特大桥的路上,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高铁工务段桥路质量管控工区班长张硕笑着说道。当天,他需要对约8000米的高铁线路及周边环境进行图像数据采集。
到达作业地点后,张硕立马侦查起周围的地形,利用随身携带的镰刀,清理出一块不足1平方米的“起降场”。随后,开机、连接手机,调试设备参数,张硕很快就“驾机”起飞。
成宜高铁沿线地形地貌均为丘陵地带,飞行采集常常需要沿着高铁线翻山越岭,穿桥过隧。野外作业,不光是无人机,镰刀、水、干粮都是需要携带的生活物资,常年下来,张硕已经练成一个“户外”达人。
据了解,每隔200米就要拍摄一张全景照片,一张全景照片需26张原始图合成,通过集成处理,将线路、桥梁、隧道及周边环境情况图像化、数据化,最终搭建成“电子沙盘”。
“桥梁、边坡、隧道进出口等区域的状态情况怎么样?只需点击“电子沙盘”,就可精准查看图层影像,为防洪度汛、应急抢险,优化走行路径等决策充当智能‘千里眼’。”张硕介绍道。
大桥下的寒风阵阵,让人不由得打起寒颤,张硕的双手已经冻得通红,但凭借着过硬的飞行技巧,各项采集工作仍有条不紊地进行。
现场采集好数据后,上传到制作平台,再由工友进行分类编辑、录入。近一个月来,桥路分析检测组的青年职工们通过654张全景照,近600G的数据初步完成了175千米线路的“电子沙盘”搭建任务。通过“电子沙盘”,可随时监看成宜高铁周边环境,甄别防控高铁安全隐患,数据精确到1米。这项3D实景建模的数字化平台,将为成宜高铁构建起“空天地”的一体化多源立体地灾体系,为动车和旅客出行撑起一把安全的保护伞。
太阳渐渐升起,雾气消散,动车组飞驰在西南大地上,就像一条钢铁巨龙奔向远方。一转眼,张硕已经翻上了小山丘,继续他的守护之路。(顾银锋 敬凡 记者 雷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