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柏寒:一颗“红心” 向未来

2022-02-25 17:46 来源:51网 分享到:

“整理边坡、浇水……”2月23日,笔者来到苍溪县歧坪镇旭光村,见到返乡创业的丁柏寒正在指挥村民如何做好红心猕猴桃春管前的准备工作。“只有提高管理科学化,才能保证今年果品的质量。”劳动得满脸大汗、身上溅着泥浆的丁柏寒笑呵呵的告诉笔者。

“现在总产值300万,明年我这200多亩红心猕猴桃产量将突破160吨,产值500万。”丁柏寒透露。

不忘军人本色 闯出一片天地

“三年的军旅生活让我永生难忘,也正是这段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丁柏寒从一名退伍军人成为在苍溪返乡浪潮中小有名气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出生于1975年的丁柏寒是地地道道的苍溪人,从小生活在偏远农村小山沟里,七十年代的童年生活是难以想象的贫穷,这也让儿时的他对农村有了近乎于厌恶的情绪,走出农村一直是丁柏寒心中的执念。于是在1995年,他选择了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

丁柏寒在农场进行猕猴桃春管

“军营的生活开阔了我的视野,锻炼了我的体魄,培养了我的责任心。”丁柏寒这样概括着自己短暂而意义非凡的三年多军旅生活。回到家乡后,丁柏寒在广元市邮政局工作,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让他无比羡慕诗和远方。2003年丁柏寒辞职去许多人向往的国企工作,转战到新疆。在那片壮美辽阔的土地上,他从最开始从事劳务工作干起,到加入建筑行业成为了一名建筑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短短几年,丁柏寒的收入也从最初的年收入10万涨到了近300万。

推介家乡产品 拾起农业梦想

与农业结缘,是一次“偶然”。2016年6月,家乡的党委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到新疆推介广元特色农产品。“秉持家乡情缘,我主动请缨,成为了一名代理销售广元特色农产品的使者,进一步宣传家乡的农特产品。”丁柏寒回忆说,同年7月他就成立了新疆尚林园商贸有限公司,并于9月开设尚林园广元印象特色会馆,对家乡的特色农产品进行推广销售。

2018年8月31日新疆尚林园携苍溪红心猕猴桃和苍溪梁公子“闺猕”猕猴桃果肉饮料参加中国西部亚欧博览会;

2018年9月5日,在苍溪县岳东镇举行“苍溪红心猕猴桃和高山露地蔬菜新疆首发式”;

2019年8月31日由广元市驻新疆办事处和苍溪县岳东商会主办,由新疆尚林园商贸有限公司承办,新疆四川商会、中国人民大学新疆校友会、乌鲁木齐广元商会、乌鲁木齐剑阁商会、乌鲁木齐昭华商会协办的第一届“苍溪红心猕猴桃品鉴推介会”在乌鲁木齐成功举行……

多年来,丁柏寒在干好自己建筑行业工作的基础上,不忘为家乡农特产品做好宣传、推介,并在新疆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认可,以苍溪红心猕猴桃为主的家乡农特产品品牌化也得到了更好地推广。

创办家庭农场 带领乡邻致富

正是有了推介家乡产品的经历,让丁柏寒蒙生了回乡发展农业产业的想法。因为在他看来,苍溪红心猕猴桃不仅经济价值高,而且营养丰富,但规范化的种植,科学的管理很关键。

他是说干就干,为了快速了解红心猕猴桃种植技术,对红心猕猴桃种植一窍不通的丁柏寒多次到全国各地参观学习。回来后,他们发现传统粗放种植方式是一大问题。“都在使用膨大剂,果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丁柏寒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下定决心:承包园区,规模化、科学化种植有机红心猕猴桃。

2020年,通过招商引资,丁柏寒选定苍溪县歧坪镇天新园区,承包了160多亩红心猕猴桃,并成立了苍溪县歧坪镇尚林园家庭农场。通过低效园改造过后,发展起以有机种植为主的红心猕猴桃种植产业,短短1年时间,产量达到了二三十吨。“今年,预计规模达215亩的红心猕猴桃,年产量将突破100吨左右。”丁柏寒说。

不仅丁柏寒的家庭农场收益逐年攀升,该农场还常年为当地53名农民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我家里面有三亩多地每年土地租金这块儿就有1000到2000块钱,后来在这个园区当管理员,现在我每个月工资也就是说5000块钱,一年有五六万块钱的收入。”苍溪县歧坪镇旭光村村民邱棵如是说。

“全园树势恢复盛产,产值可达到500万元。”丁柏寒种植红心猕猴桃的成功经验,也成功带动了周边的村民们纷纷发展起红心猕猴桃种植。据了解,在现在苍溪县歧坪镇旭光村种植猕猴桃面积已超1500亩。

红心猕猴桃园区生机盎然,产业道路四通八达,村民们怡然自得、村庄一片祥和,这个春天,苍溪县歧坪镇旭光村处处释放着全新活力。而在这背后少不了一位返乡创业者苍溪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红心猕猴桃种植大户丁柏寒的默默付出。

“丁柏寒返乡创业的成功模式 在我们镇得到了有效推广。”苍溪县歧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池表示,近年来,该镇通过招商引资回引12名返乡创业人士,先后建起了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发展以猕猴桃、羊肚菌、肉牛羊养殖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周边1600余户老百姓实现了增收致富。(韩静)

编辑:LRY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00428号-1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川)字第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9
非本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未标明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