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彝乡扶贫干部的战“疫”日常

2020-03-27 09:40 来源:51网 分享到:

石头沟村,一眼望不到头的山连着山,单调贫瘠,缺少色彩。这里是青藏高原与攀西平原过渡带,“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3月1日一大早,余乐气喘吁吁地爬上村民那马比则家背后的斜坡地。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援建石头沟村百亩花椒示范园的花椒树苗刚到货。疫情阻击战尚未结束,但繁忙的春种已拉开序幕。

“彝乡山多地少,靠天吃饭,错过春种得影响村民一年收成。”2020年庚子年,是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员工余乐外派驻村扶贫的第三年。

乌拉溪乡石头沟村是甘孜州九龙县19个贫困村之一,九龙是一个以彝、藏、汉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2015年起,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及省国资委安排,西南油气田公司确定该村为定点精准帮扶对象,全力帮助石油沟村脱贫摘帽。余乐是公司派驻的4名年青干部之一。

千里带回的200个口罩

1月22日,刚从石头沟村回家的余乐接到电话,电话的另一头村支部书记陈云华声音急促:“余科长,全村人都愁坏了,买不到口罩咋办。你在外面,能不能想点办法?”。

“陈书记,别着急,现在到处都缺口罩,我尽量想办法。”余乐安慰对方。

放下电话,余乐心里直打鼓:疫情突发,口罩在全国都是“稀缺货”,在哪去找呢?

憨厚敦实的陈书记从不轻易求人,既然打来电话,肯定是非常着急。再大困难,也得想办法尽力争取。想到这,他对妻子说:“咱开车去药店碰碰运气,多跑几家,不信就买不到。另外,网上也赶紧找找。”

城区和郊区药店跑了个遍,整整一上午,口罩还是没着落。心急火燎的余乐加了药店微信,叮嘱货一到就通知他。

傍晚,终于有药房发来信息:“口罩到货了。”他立即回复:“多留几个,我马上付钱,半个小时到店里取。”对方回复:“一共就3个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微信群和朋友圈,余乐敏锐的发现了口罩的“踪迹”。衣柜设计师“胖哥”是他通过装修房子认识的。大年初一,“胖哥”的朋友圈显示他那可能有口罩。余乐赶紧联系“胖哥”,又争取了7个口罩。当天,石油小区业务群传来消息,有人在网上找到渠道,余乐一口气买下100个一次性口罩。几天后,他总算又在网上找到货源,紧急订购了100个。

经过15个小时颠簸,行程700余公里,带着体温的两百个口罩终于交到陈书记手中,余乐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疫情下的春耕

除了佩戴口罩,普及个人卫生知识必不可少。余乐成为村民义务讲解员。石头沟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压力大,余乐和同事们把新冠病毒防控知识翻译成彝语和藏语,挨家挨户宣传,耐心纠正少数村民错误认识,协助村委会开展防疫工作。目前,石头沟村实现零感染和零疑似病例。

疫情挡不住春天脚步,一缕春风吹出了五彩江山,也唤醒了勤劳的人们。

惊蛰前,石头沟村春耕已排上日程。疫情还未解除的情况下,如何让村民掌握种植技术?怎样才能不影响春种?余乐和驻村“战友们”及时联系请教农林专家,在村上开展视频教学课堂。为确保村民掌握关键种植技术,在不影响安全情况下,跟专家一起,在田间地头对村民进行“一对一”示范和手把手培训。

“还是余科长想得周到,送了树苗送技术,不然这么好的东西就被我们糟蹋了。”在地里累得满头大汗的黄泽权,乐呵呵地对余乐说。

2018年以来,西南油气田公司的产业扶持规划将石头沟村“纸上产业”变为“地上产业”,村里种植花椒和核桃树超过800亩,养殖跑山鸡1200余只;重点扶持的石强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跑山猪出栏量达300余头,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近3000元。

看到村民小日子有了盼头,余乐打心眼里高兴。

3月5日,小树苗全部根系大地,石头沟村的春耕工作顺利结束。

和煦春光的温暖下,花椒树开始茁壮成长。它们的春华秋实,是村民的期待,更是彝村的希望。(通讯员 肖林 刘永柯)

编辑:peopleadmin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川)字第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9
非本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未标明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