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纸技艺恢复项目负责人黄宏健:做古法造纸的“守望者”

2020-01-15 11:26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分享到:

黄宏健古法造纸中。

  (毛朝阳、姚磊、杨星忠报道)以字会友,因纸结缘。

  据史料记载,开化纸因产地而得名,又称“藤纸”“桃花纸”。因寿命长、细腻洁白、簾纹不显、温软柔润而风靡朝野,为中国古纸之极品,是明清最名贵的宫廷写印用纸。至清代同治年间,因受战乱影响,加之核心原料枯竭等原因,开化纸造纸技艺逐渐没落中断。

  48岁的黄宏健是开化县华埠镇青阳村人,农民出身的他只有初中学历,在造纸上算是半路出家,如今却是开化纸技艺恢复项目负责人。他与开化纸的不解之缘还得从10年前说起。

  2010年,因陪伴孩子上中学,黄宏健在开化县城开了一家小饭店。黄宏健酷爱书法,晨起后练书法成为他的日常。也许是骨子里对文化的热爱,在本就不大的饭店里,他还特意留出了一间包厢,不接待宾客,只供习字作画。这个地方也成为开化文化人雅集的场所,他也因此与开化县作家协会主席孙红旗相识。

  每每念及开化纸由盛转衰的历程,孙红旗总是不胜唏嘘,他经常向黄宏健感叹,痛心于开化纸的命运跌宕。这令黄宏健想起了儿时的往事。生于造纸世家的外婆,偶尔会拉着他去野外认识一些特殊的草木,告诉他这些植物在造纸中的用处……

  “当时一下子就来了兴致,冥冥之中觉得自己与开化纸有一定渊源,便产生了恢复开化纸造纸技艺的念想。”于是,黄宏健的造纸之路由此开始。

  黄宏健将饭店交给妻子打理,从此早出晚归,来回奔波于开化及周边地区,寻访知情老者,抢救性搜集、记录、整理开化纸制作技艺的各种信息,不放过任何线索。

  对搜集来的古法技艺有了一定了解后,黄宏健便开始上山采集各种造纸原料,就地取材,在厨房里用高压锅、筛网一遍遍地进行开化纸的试制实验,常常因为收获点滴进步而喜不自胜。

  与此同时,黄宏健阅读了大量与造纸相关的书籍,对开化纸的历史渊源等做了很多研究,反复推敲开化纸的制作工艺。时间久了,这段历史他早已烂熟于心,讲来头头是道。

  为了造纸,黄宏健投入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2012年初,他关掉了维系一家人收入来源的饭店,将所有积蓄投入钻研造纸之路。

  然而,恢复失传百年的技艺谈何容易。古时开化纸的独特技法从未现诸文献,都靠历代纸匠口耳相传,秘不示人,至今已成谜团。

  对黄宏健而言,做好一件事需要专注,恢复开化纸技艺,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因此,只要他一有时间,便自学《植物纤维化学》等课程,为更深入地研究打下基础。

  2013年,黄宏健回到老家,一心钻研开化纸,那些没有用完的饭店点菜单,成了他记录实验数据的草稿本。没有了经济来源,黄宏健一家人的生活日渐清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黄宏健一面不放弃造纸,一面寻找资金支持,同时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他还曾写下诗句自勉:“世闻后主名,未暗南唐笺。纸里见真义,欲辩已无言。”

  努力和付出最终没有白费。2013年11月,由黄宏健和孙红旗等人发起的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成立。

  2015年7月,心系中华古籍保护事业的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欣然出任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高级顾问,着手组建院士工作站,为开化纸复兴注入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7年11月,在开化纸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黄宏健试制的纸样得到了与会业内顶尖人士一致好评。纸样理化数据、纸样特性已与古纸接近,模拟老化数据更是达到了惊人水平。

  2019年4月,黄宏健被评为衢州市劳动模范。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川)字第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9
非本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未标明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