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

2018-12-17 08:15 来源:工人日报—中工网 分享到: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

  12月8日,由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演唱的《祖国不会忘记》登上央视《我要上春晚》。节目一经播出就得到各界关注,反响热烈。有网友表示:“他们真正将自己的青春融进了祖国的江河,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明星,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参与建设新中国第一个核电站,设计出新中国第一架飞机,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并获得首个博士学位的留学生……这些平均年龄达73岁的艺术团团员都曾将自己的青春融入祖国的建设中。用艺术团团长刘西拉的话说,对于他们那一代人,条件再艰苦,祖国建设永远都是第一位。爱国奉献是这代人的使命。大家都有强烈的信念。让他们感到最高兴的就是,这些曾经的梦想现在都实现了。

  刘西拉、陈陈夫妇是合唱团的“金童玉女”。1965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分配面临选择,他们原本也可以填上海为第一分配志向,但谁都不好意思,一定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后来刘西拉被分配到四川成都西南建筑研究所,开始奔走于四川建设工地。陈陈则一个接一个地搞援阿工程、丹江电站等。白天,刘西拉带着一帮工人守在工地。晚上,工人让刘西拉住宾馆,她不住,要和工人在一起。

  1980年,他们先后获得公派赴美继续深造的机会。临走时,清华大学的老校长说了句话,“你们夫妻俩试试看,我们中国人拿美国顶尖学校的博士难不难?”“不难!”就这样,他们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当时夫妇两人已40岁出头,却用不到4年时间,相继攻下硕士和博士学位。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不仅是一代人的责任担当,更是舍我其谁的伟大精神。团员吴雪峰当年毕业响应祖国号召被分配到辽宁的一个拖拉机厂,负责厂子技术改造。当时,那里是全国十大贫困地区之一,吃的是窝窝头和菜叶子。

  “自己吃苦没关系,但是我们的儿女承受不了这么艰苦的生活,一双儿女差一点都夭折了。我记得很清楚,就在儿子满月的那天晚上,我跨出家门,老伴就叫住我说,你看,孩子不对劲啊,一下午没吃奶了,呼吸很急促。灯光下我发现他嘴唇是青紫色的,感觉不好,背起他骑车飞奔到20多里远的医院。当时北风呼啸,背后的儿子轻声地呼唤着我。送到医院,医生说再晚来10分钟,孩子就没救了。小时候亏欠他,长大后我们努力培养他,如今儿子考上国防科技大学,投笔从戎,当上了一名解放军战士,从事航天事业。我为他骄傲。”吴雪峰老人如今回忆起来仍难掩激动。

  刘西拉说,他最喜欢这首《祖国不会忘记》,歌词里一字一句都代表着他们的心情。对于合唱团成员来说,他们的精神高度统一,就是要为清华争光,为祖国作贡献,在老有所乐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思想境界。他们辛辛苦苦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也需要得到祖国和人民的认可。到了人生最后的季节,唯一的渴望就是“祖国不会忘记我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

  12月8日,由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演唱的《祖国不会忘记》登上央视《我要上春晚》。节目一经播出就得到各界关注,反响热烈。有网友表示:“他们真正将自己的青春融进了祖国的江河,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明星,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赵亮)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