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会:扎根山区、艰难办学的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5-12-14 09:03 来源:51网 分享到:

李修会为学生做辅导


李修会与孩子们在一起

51网讯  “我是新苗学校的学生,李校长是我‘亲妈’。”每当听到孩子们谈起学校时透出的那份笃定与骄傲,李修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办学几十年的艰辛虽然历历在目,但如今看到孩子们茁壮成长,她欣慰地说,“我就是一课小草,希望有生之年都能陪伴着我的孩子们。”

走进乌蒙山区、位于川黔交界,来到海拔1200多米的叙永县摩尼镇,让人感觉神清气爽。摩尼镇有一所取名为“新苗”的实验学校,可谓是远近闻名。但要说这所学校,还得从他们的校长、今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的李修会说起。

为办学,放弃了“铁饭碗”

李修会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叙永农村妇女,今年有50多岁了。早在1986年,面对摩尼贫困山区基础教育薄弱、留守儿童辍学的实际问题,她毅然放弃待遇较为优厚的“铁饭碗”工作,创办了叙永县第一所私立幼儿园——新苗幼儿园,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孩子学前教育的难题。李修会扎根乌蒙高原,30年如一日,克服重重困难与巨大压力,把当年只有1名老师、8个孩子、30平米的新苗幼儿园,变成了如今拥有136位老师、1700多名学生、3万多平米,功能完善、师资雄厚、成绩显著的综合性示范学校。

“30年前的摩尼区交通闭塞、基础薄弱;虽然拥有8万多人口,却没有一所幼儿园吸纳成天玩耍嬉戏的孩子们。”说起办学的往事,李修会感慨不已,“那时,我刚刚高中毕业,看到这样的情形十分揪心,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办一所幼儿园。在县教育局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租赁了一间30平方米的土坯房,自己动手制作课桌凳和教玩具。就这样,1986年7月,叙永县第一家私立幼儿园——新苗幼儿园在摩尼镇诞生了。”

不负乡亲,投入两代人积蓄

原以为办好幼儿园就是最大的心愿,李修会也没想到自己会如此深得乡亲们的信任。随着当地外出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与日俱增。他们或是被寄养、或是被隔代抚养,甚至还带着更小的弟弟妹妹无助地生活。有的父母十天半月才有电话过问孩子,有的父母一年半载杳无音讯,甚至两三年也难以回家探望。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管束,不少“留守儿童”变成了“问题儿童”。

“李老师,你就办个小学嘛,你看我们家长在外,把娃儿交到你手里我们才放心。”一天,余秋勇急急忙忙找到了李修会,把办学的想法和李修会一股脑儿说了出来。“不行,不行,我才办好幼儿园,哪里能办小学哦。”“李老师我们都相信你,我把孩子6年的学费都交给你,我晓得办学需要经费,我没有钱,就把学费提前交给你!”李修会沉默了,沉默不是因为困苦,而且被余秋勇的行动深深感动。

看着这些可怜的孩子,李修会很心痛。一种对孩子、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深深地触动了她,她想要给他们一个家!于是,在办好幼儿园的基础上,李修会于2002年开始创办新苗实验小学。她东挪西借拼凑资金,向亲朋好友求助,又把全家两代人的积蓄都投入进去,终于筹措了250万元启动校园建设。在最艰难的时候,家里几乎一贫如洗。经过8个多月的劳碌奔波,教学楼终于在2007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为了更好地延续爱的教育,2013年,李修会又成功地创办了新苗中学,建起了物化生实验室、亲情视频室,添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

“李妈妈就是我们的亲妈妈”

李修会创办并从严治理下的新苗实验学校,带给人们的感动是该校真诚致力于“教书育人”,致力于提高山区教学质量,她带领教师们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社会树起了教育典范与道德标杆。

“李老师就像我的妈妈一样。”今年12的苗族女孩杨三来自震东乡落叶村,家庭十分贫困,为了让杨三兄妹四人就读,新苗学校为他们减免了所有费用。说起“李妈妈”,活泼的杨三竟然轻轻啜泣起来,“我妈妈没有钱给我买东西,但是别人的有的,李妈妈一样也不少给我。衣服、鞋子都是李妈妈给我准备的。她真的对我特别好。”杨三自从来到新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很多,李修会看到杨三的变化,心里十分高兴。“我想在这里读初中,我要和李妈妈在一起。”

从贵州毕节普宜镇来的许发友已经在新苗就读两年多了,从两年前的“街娃儿”到现在礼貌懂事的少年,连许发友自己对自己的变化都感到意外。“以前在毕节读书的时候,就喜欢打架,因为这个还被学校开除了,然后父母就把我送到新苗来了。”许发友说,到了新苗后,由于受到了学习范围的感染,自己渐渐的居然爱上了学习。“以前考试,200分都困难,现在基本上都考500多分。一个是觉得氛围好,二个李校长,不,是李妈妈真的跟亲妈一样。”许发友说,自己想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学习电子科技类专业。

不仅如此,多年来李修会的真情付出、真心待人,吸引和留住了来自浙江、湖北、云南、成都、乐山、巴中、广安、泸州等城市的教师留校任教并成家立业,奉献山区教育事业。她把全校师生当作“一家人”,她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直接叫“幺儿”,学生们也发自肺腑喊她“李妈妈”,让留守学生充分感受到浓厚的亲情母爱。

生源倒流,创造办学奇迹

李修会艰辛办学并获得成功的事迹,为山区民办教育树立了典范。历经30年不懈奋斗,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由建校之初的1个教学班发展到今天的33个教学班;由8名幼儿发展到今天的1700多名学生;由1名教师发展到今天的136名教职工;由3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发展到近3万平方米的精致校园;学生来自于7个省、17个县,创造了生源由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倒流的奇迹。

辛勤耕耘与艰辛付出,终于换来了应有的回报。2014年秋期,初中部起始年级学生在参加叙永县统考中,获得了各科考评全县第一的优异成绩。学校开设了书画兴趣班、篮球体训队、舞蹈艺术班等课外活动项目,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校创作的舞蹈《春花》曾到北京参加“全国艺术人才大赛”荣获小组第一名、全国第三名的成绩。留守学困生在新苗学校通过老师们精心培养,不仅学习好,更重要的是思想好、行为习惯好,真正得到了全面发展。

“孩子虽然说是家长的,来到学校一半是属于我们的,家长和我们共同把这些孩子培养成人后,他们就属于社会的,国家的。” 她说,“我是一棵小草,孩子们是一朵朵娇嫩的鲜花,是他们给我了芬芳。”她将带着全校教职员供向着更高的目标和理想奋进,让更多的山区留守儿童也能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甚至北大、清华名校。

今年1月11日,新苗实验学校凭借鲜明的办学特色在“第二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推选活动”中脱颖而出,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河北衡水中学等名校一起荣获“全国百强特色学校”称号。“五一”前夕,李修会也收获了人生中的又一个殊荣,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李修会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 当前,学校正在借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东风,编制了《2012——2020年发展规划》,“新苗”将发展成为山区民办教育的成功典范。(通讯员  龚飞)

编辑:newsadmin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