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女子带公公改嫁 与现任丈夫照顾其19年

2015-07-26 09:56 来源:四川新闻网 分享到:

原标题:南充儿媳带公公改嫁 与现任丈夫细心照顾19年

四川新闻网南充7月24日讯(记者 何春林摄影报道)丈夫去世,妻子承担起整个家庭重任。然而妻子不忘孝心,改嫁后又将公公带在身边,这一带就是19年,在这19年时间里,儿媳不仅细心照顾,而且还与现任丈夫建起一个为人称道的“模范家庭”。

她,就是陈文珍,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这19年来,身为一个儿媳,是如何把这份孝心做得这么尽善尽美?又是什么信念支撑着她一直坚持到今天?7月19日,四川新闻网记者来到南部县河东镇,见到了这位被当地村民称为孝顺儿媳的“中国好儿媳”。

初婚时家人不同意 见人好陈文珍便嫁了

陈文珍,南部县河东镇北登观村一位普通村民,现年49岁。1986年10月,经人介绍,陈文珍认识了同村小伙黄绍华。这一年,陈文珍刚好28岁,正值青春待嫁之时。

“当时家人并不同意这门婚事,说黄绍华家里穷,嫁过去后,要吃很多苦,日子也会很难过。”提及当年的婚事,陈文珍并没有后悔。陈文珍说,当时也没想太多,就觉得黄绍华是一个老实人、心细、有责任感。

回忆起当年,陈文珍说话间也无意透露出这些年走过来的经历。“家里种地农忙,黄绍华都会帮着做一些沉重的体力活,挑粪、背红苕、打谷子、插秧……样样都来,要是我去他还会埋怨我。”陈文珍说,累了休息的时候,黄绍华还会提前准备一壶水,用盖子盛水给她喝。想起当年的浪漫,陈文珍眼角有点湿润。

虽然家里穷,但黄绍华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陈文珍都看在眼里。渐渐地,黄绍华的举动打动了她,也感动了她的家人。1986年12月,陈文珍与黄绍华结为了夫妻。

丈夫外出务工遇难 承诺将公公养老送终

婚后第二年,便生下了女儿敏敏。有了女儿之后,生活压力也随之而来。为了赚钱养家,丈夫黄绍华便跟同村人远去新疆打工,陈文珍自己就在家里务农,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1995年9月的一天,老乡突然传回消息说,丈夫黄绍华出车祸去世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直接瘫坐在邮局门口,脑子一片空白。”陈文珍说,丈夫黄绍华去世,她没敢把消息直接告诉公公黄国财,而是与娘家人一起,前往新疆处理丈夫的后事。

从新疆回来后,陈文珍将丈夫黄绍华去世的消息告诉公公黄国财。“我公公当过兵,是军人又不善于把情感表露出来,只是看见他经常一个人出去,话也不说。”陈文珍说,看着老人面容一天天憔悴,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十分心疼。丈夫去世前,公公黄国财每天从外面回来,都会问问家里的情况。丈夫去世后,话也很少说了。

毕竟只有一个儿子等着养老,现在人没了,心里肯定难过。一天,陈文珍走到公公面前说,“我丈夫虽然去世了,但我还是你的儿媳,再苦再难也都会把女儿敏敏抚养长大,为你养老送终。”

这一说,时间是在1995年!

面对周围人质疑 未动丈夫死亡赔偿金一分

眼见儿媳嫁到自己家里,不仅没有享到福,反而任劳任怨地照顾这个家。作为公公的黄国财,心里很是愧疚。于是,黄国财便拖着年迈的身子帮陈文珍挑水、担粪、浇菜,但陈文珍害怕老人摔倒,每次都将公公劝回了家。

“公公那个时候都是70多岁的人了,让一个老人挑水担粪,会让别人说闲话。”就这样,陈文珍每天早上6点多,天还没亮就早早起床,为老人、孩子准备当天的早饭。吃完饭后,自己便扛起锄头下地里干活去了,回家后便又喂养鸡鸭。

尽管辛辛苦苦地操劳着这个家,但周围人的闲言碎语,却给陈文珍心里增加了莫名大的压力。

“丈夫去世后,得了一笔赔偿金,说我这样尽善照顾公公,是为了贪图那笔钱。”提到这事,陈文珍心里特别委屈。从新疆回来后,自己就将赔偿金交给了公公,并由公公自己保管。直到家里修房子,公公主动拿出了1万多元出来。对于陈文珍的说法,公公黄国财告诉记者,这笔钱,陈文珍一分未动。

不离不弃改嫁条件:带着公公

作为一个儿媳,面对这种家庭状况,很多人都会选择独自改嫁。到底是什么原因支撑着陈文珍坚持了今天?而这一坚持,一做就是19年!

7月19日,四川新闻网站记者来到南部县河东镇,经过打听找到了陈文珍的家。说起与陈文珍的缘分,现任丈夫张光洪告诉记者,1996年初,村民何传银家里修房子,喊了不少人前去帮忙。

“当时何传银见我老实,说我干活踏实,是个老实人,想带我见一个人。”张光洪说,自己妻子因病去世有几年,平时也想找个伴儿,听何传银这么一说,估摸着就是要介绍对象。于是在何传银的安排下,便与陈文珍见个面。但陈文珍觉得自己上有老下有小,条件不好,拒绝了见面。

后来,得知情况后,张光洪不但没有嫌弃,反而主动上门看望一家老小。得知陈文珍每天要进城卖菜,张光洪每天早上5点多便起床,到陈文珍家门口等候,帮她担菜、送她进城。终于,在张光洪的坚持下,陈文珍同意了婚事,但只有一个条件,就是把公公留在身边照顾。

张光洪告诉记者,虽然当时有点惊讶,但事后一想,丈夫去世后,还能带着公公一起生活,并把家里收拾得紧紧有条,这样勤劳的女人还是少见。经过一番思考后,张光洪还是决定与陈文珍结婚。

“婚后,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一家人相信相爱,还是幸福不已。”张光洪说,能娶得像陈文珍这样的女人,是自己的福分。后来,夫妻俩勤劳持家,镇上还为此颁发了“模范家庭”的称号。

考虑到老人牙齿每天饭菜以炖菜、蒸菜为主

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就这样诞生了。这个家有3位老人,包括张光洪的母亲、陈文珍的父亲、公公,以及2个女儿。

婚后,夫妻两人依旧带着公公生活在北登观村,陈文珍的父亲住在离自家不远的老房子里,而张光洪的母亲则住在老家谢河镇六家井村。每天早、中、晚,陈文珍做好饭后,会盛上一碗饭菜,送到自己父亲那里,张光洪则会将饭菜端到公公黄国财手中,待老人吃完后,夫妻俩才开始吃饭。一到冬天,夫妻俩基本上顿顿都是冷饭。在伙食的安排上,陈文珍也会迁就公公。

“因为公公牙齿不好,每顿饭菜差不多都是以炖菜、蒸菜为主。要是有客人来,也都会煮点圆子汤给公公。”丈夫张光洪对公公黄国财也是照顾有加,除了在生活上做到无微不至的关心,每天还会送公公到县城里听戏。

时至今日,公公黄国财已年满91岁,对于儿媳陈文珍,除了感激,再无什么特别好的词汇可以表达。“每天早上7点过起床,围着村子里转转,然后回来吃过早饭,休息一会儿。到了下午,自己就乘坐公交车到县城里喝茶、听戏。有这么一个好儿媳,又多了这么一个好儿子,这辈子够了!”

编辑:ZX001

相关新闻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