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8月卸任南科大 “5年给自己打60分”

2014-07-30 08:41来源: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

朱清时和他的《院士文集》。图据《深圳晚报》

 

原标题:朱清时8月卸任南科大 “5年给自己打60分”

 

7月中旬,深圳仲夏。

 

学生虽已放暑假,南科大行政楼却依旧忙碌。

 

三楼的校长办公室,凌乱的书桌前,杂乱的茶几旁,朱清时与华西都市报记者畅谈有关他和南科大的5年。

 

面容清癯、身材瘦削的朱清时略显憔悴,办公室内一张半旧的单人行军床格外显眼。

 

谈第一届实验班

 

自授文凭 学生将来国内考研及考公务员都不行

 

华西都市报:是被认可了吗?朱:被牛津大学录取,说明国外的一流大学是认可我们学校的教育质量,也认可学生的水平,对于国外的大学来讲,他们的文凭都是学校自己颁的,除了中国之外,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凭是国家统一发的。

 

华西都市报:20113月入学的王嘉乐被英国牛津大学录取,他本科还未毕业,何以读博士?

 

朱:我们学校是弹性学制,学分够了,本科就可以提前毕业。这是国内的观念,没有与国际接轨,国外的博士可以不经过硕士阶段,完全由招生学校说了算。

 

华西都市报:第一届实验班44名学生中,预计明年有多少学生毕业?

 

朱:44人中,有好几个退学的,还有几个延长毕业的,用通俗话说就是留级,真正按时毕业的可能有35人。

 

华西都市报:南科大是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

 

朱:中国高校过去状况是严进宽出,录取了都能够毕业,我们是严进严出,我们自主招生考试都很严,严出是弹性学制,学分够了才能毕业。

 

华西都市报:小神童苏刘溢情况怎样了?

 

朱:现在没了联系。他来了之后一段时间,不太适应这种上课的方式,年龄太小。

 

华西都市报:除了王嘉乐和何明浩(两人均被英国名校认可——编者著)外,其他的学生成绩如何?

 

朱:我们有十多个学生都跟他们差不多,只不过没有要求提前毕业。

 

华西都市报:来自成都的郄博宇呢?

 

朱:他也很好。华西都市报:成绩好,原因何在?朱:这一批学生,今后成才率比例很高的,因为他们这几年师生比是11,他们一直跟着教授做研究,一直都是小班上课。

 

华西都市报:“形影不离”有何优势?

 

朱:远远超过成熟高校按教学大纲的课程设置,那些都是千校一面,所有高校都一样,培养出来学生的知识面都一样,像我们这样跟老师密切接触,知识面就远不一样了。

 

华西都市报:第一届学生的自授文凭是南科大独有,将来国内考研及考公务员能否获认可?

 

朱:按规定,没有教育部认可的统一文凭和学位,国内考研究生和公务员都有问题的,都不行。

 

华西都市报:这个对他们公平吗?朱:我们当初试验就是要做这种尝试,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不是靠教育部来认可,所以他们入学就已经很清楚这件事。这样的“背水一战”,使得他们在学习期间都非常努力,学校也非常用心,现在仅仅三年半,王嘉乐等两人就已经毕业了。

 

华西都市报:他们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朱:他们要出国深造,这是其一。其二,在国内发展,国内的大企业有很多要我们教改试验班的学生,将来学生们在企业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华西都市报:那么,针对留学,南科大是否有针对性的课程?

 

朱:这些学生我们有老师辅导他们,我们的老师都是国外回来的,很熟悉,帮他们推荐,所以他们都清楚这一点。

 

谈改革及“去行政化”

 

最大的问题是人的观念

 

华西都市报:你认为,南科大现在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

 

朱:我们是体制内的高校,是政府办的,公办的,教育部批准的,但我们要努力探索体制内的各种弊病,走出一条新路。比如刚毕业的这两名学生,这是中国自解放后的公办大学毕业生中,头一批自授文凭的,公办大学全部都是教育部统一授文凭。

 

华西都市报:改革的尺度在哪儿?朱:没有什么尺度。我们自主招生,大家刚开始都反对,都质疑,都说不行,怕学生白读了四年,因为没有国家文凭。但是,我们有信心,学生也有信心,他们就是开路先锋,最后结果得到国外一流高校的认可,这就是他们探索成功了,而且他们一辈子的自授文凭都是他们骄傲的资本。

 

华西都市报:如何理解这种教育模式?

 

朱:这个局面就相当于公务员下海的问题一样,你下海了,以后的退休金、养老金就没有了,公务员特权也没有了,所以那个时候很少有人敢下海,而真正敢下海的人都赢了,很快中国的观念就变了,这些下海的不仅没有吃亏,而且他们都走在时代的前列,你刚才问的问题就是教育界下海的问题,拿教育界的自授文凭就相当于下海,刚开始可能觉得要吃很多亏,如考研什么的,但是在国外没有这种障碍。

 

华西都市报:改革最难的地方是在哪里?

 

朱:最难的是观念。比如“去行政化”,上级部门对我们不要有行政的手段来管,这个就很难。如管钱的,上级各部门都有一套规章制度,他就要用这个来管你,而且学校的投入产出他要考核,从他的角度来看,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从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来讲,他的那套管理就是完全行政化的,那么这就取决于上面领导是否开明,觉得学校应该用特殊方法来支持,不要用这种行政的手段。

 

华西都市报:能否举例?朱:行政管学校最典型就是买东西招标,他(深圳市政府)有一套严格的规定,而我们买的东西太多,也很专业,买的科学仪器不是很多公司都出的,谁价格便宜就找谁的,而是只有一家公司出,价格还没有商量,那学校如果按照规定招标,那怎么招标呢?

 

华西都市报:如何化解这种矛盾?朱:我们不断地冲撞,不断地磨合,从而得到学校的自主权,原来规定10万元以内由学校自己组织招标,市里不管,现在50万以内都可以自己招标。我们说服他们,仪器不能够像商品那样多家投标,重要的是质量最好,现在他们已经开始理解了。

 

华西都市报:除此之外,学校内部的“去行政化”呢?

 

朱:学校有很多干部是教授组成的,我们要去行政化,就是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对自己的职务负责,而不是光对领导负责。去行政化,就是说不是按行政管理体系谁官大谁说了算,而是谁有真理,谁是对的才怎么做,所以每一个人员都遇到观念上的考验,你遇到问题,如果你上司说得不对怎么办,你服从上司还是顶住,是对职务负责,还是对上司负责。

 

华西都市报:这是南科大去行政化的核心吗?

 

朱:是。去行政化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的观念,如果我们有大批有风骨的人,就是要对职务负责,就是较劲,就是要真理,那去行政化就很容易了,现在问题就是这样的人太少了,大多数都不是这样的,去行政化就很难了,大多数人都看到上面领导的意图,揣摩上面的意图来运作,困难就在这儿,所以去行政化要真正实现,不是规章制度就行,是一代人要培养出来。

 

谈招生和录取

 

自主招生考试,一分相当于高考的3.75

 

华西都市报:从第二届学生开始,都经历了高考,是否都是有教育部认可的文凭?

 

朱:对。华西都市报:高考招生,与南科大的自主招生区别在哪里?

 

朱:我们不是高考成绩的一分定终生,如果是按高考的话,你差一分就不被录取,而我们是能力和素质很强才行。在我们这里,有些高考成绩比较差,他比排在前面的可能差10多分,但是他自主招生考试成绩很好,总分就高,就可能排在前面了。

 

华西都市报:从招生看,我们比一本分数线高60分至80分?

 

朱:对,但还不够准确,南科大是三个成绩综合起来录取,高考成绩占60%,自主招生能力测试占30%,平时成绩占10%。这样综合起来,在我们录取的学生中,仅高考成绩这一部分,都比各省的重点线高6080分,南科大就已经是一所接近985高校的水平了。

 

华西都市报:“6+1+3”录取模式,有人质疑仍是高考分数占主导地位?

 

朱:不是,南科大的30分影响更大,为什么呢?高考成绩占60%,是把750分的高考总数折算成100分,再乘上60%后的分数,而我们自主招生考试的满分30分中,一分相当于高考成绩的3.75分。

 

华西都市报:自主招生的测试题是学术委员会出的?

 

朱:是我。华西都市报:我发现每年招生人数在逐步增加,前年188人,去年388人,今年听说要超过600人?

 

朱:是。我们今年扩招了。华西都市报:是教育部批准的,还是自主决定的?

 

朱:自主确定。我们这些招生计划都要报给教育部,教育部对我们的招生都批准了,他情愿你多招一点。

 

谈深圳市的投入

 

包括拆迁和新建等,投入近70亿

 

华西都市报:中科大校长10年,南科大校长5年,区别大吗?

 

朱:中科大是一个基础很好的老学校,也有很多包袱,所以他就像一艘很大的船一样,要改革,要改变方向都不容易,南科大是一所新学校,从零开始组建,所以可以做很多在中科大不容易做的事情。

 

华西都市报:对深圳委派李铭任学校书记,怎么看?

 

朱:这个我们不讨论。他来的时间不长,而且我正要卸任了。

 

华西都市报:南科大已启动新校长的全球遴选,新任校长有意向了吗?

 

朱:这个我不知道。华西都市报:新任校长会不会否定现在的一些改革?

 

朱:这些都有多种可能,所以我们只有看他今后做的,然后才能评论。

 

华西都市报: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前不久来南科大视察?

 

朱:是。华西都市报:王荣对我们目前的探索还满意吗?

 

朱:他对南科大的发展高度认可,很满意,而且希望南科大今后要保持这种改革的探索,为中国的高教改革探路。

 

华西都市报:我打听到,南科大对面的房价已有3万多了,看来深圳市政府的投入还真不少了?

 

朱:我们有三千亩地,两平方公里的园区,这才是一期。

 

华西都市报:深圳市政府对南科大的投入,到现在为止有多少了?

 

朱:这个(南科大)校园拆迁就花了50多个亿,但拆迁前不应算在南科大头上,然后盖新校园和购置东西,到现在为止可能花了十七八个亿吧。

 

华西都市报:我们学校的教授很多有香港背景,为何?

 

朱:筹建之初,时间很短,只有香港来的最快,我们招人也就才三年的时间,现在的趋势就是欧美会越来越多。那些人(欧美教授)招聘,一个是时间长,即使你签了合同来得也慢,在香港储备的人才来得最快,所以建校之初,自然香港背景的人就多了。

 

朱清时履历

 

1946年 2月出生,四川成都人

 

1968年 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近代物理系

 

1968年 12月,毕业分配到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厂工作

 

1974年 12月,调入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1979年 出国留学1982年 回国1984年 8月,调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987年 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1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 7月,在中科大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创建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

 

1996年 8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1998年 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1999年 5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2001年 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8年 9月,因年龄原因和任期要求,不再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2009年 9月,被深圳市政府聘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2011年 7月,任中共南方科技大学委员会(临时)书记

 

2014年 1月,不再兼任中共南方科技大学委员会书记

 

2014年 8月,即将卸任

 

    (记者 罗道海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热门标签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