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守诠释奉献:1座大山 2个老师 26个孩子

2014-09-24 08:26来源: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

    原标题:用坚守诠释奉献:1座大山 2个老师 26个孩子

    四川乐山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血杠村位于美丽的大渡河金口大峡谷。这里有一所彝族小学。每天,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志愿者张开富都会花三个多小时走过崎岖陡峭的山路,去为这里的26个孩子上课。在他之前,学校里只有一位老师,叫常春明,一位在血杠小学坚守了33年之久的“爷爷教师”。一座大山、两个老师和二十六个孩子,他们一同讲诉深山里相互守望的故事。

  “爷爷教师”甘受清贫 用奉献守护孩子们的梦想

  常春明,一位在血杠小学坚守了33年之久的“爷爷教师”。张开富供图

  今年8月,作为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张开富来到了这个坐落在云层之上的彝族小学,在这里,和他并肩作战的只有一位“光杆”教师--常春明。

  “血杠村环境很艰苦,村民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经济落后,大部分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里的茶田,一部分人会外出务工。学校教室的对面就是悬崖上的庄稼地,不足100平米的操场成了村民和孩子们茶余饭后聚集的地方,他们一面对着生存的依靠,一面对着未来的希望。”张开富说。

  这里的孩子们都有美好的梦想,他们特别喜欢美术课和音乐课,他们渴望读书成才,血杠小学无疑是他们梦想起航的地方,而常春明则是他们开启梦想的引路人。“就像常春明老师说的一样,‘我下山了,这所学校就没了,山上的娃娃就要受罪了’。”

  在学校里常春明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爷爷教师”。因为,他在这所大山里唯一的小学任教已经33年,几乎现在所有在校学生的爸爸都是他的学生,在孩子们心中,常春明不仅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和蔼可亲的爷爷,在村民眼里,他更是这个只有50户人家的村庄里最忠厚的长者,是这座大山里的英雄。

  33年前,常春明17岁,那一年他高中毕业,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也是父母的骄傲。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放弃了组织上给他分配的工作,回到山里教书,这让他的父母非常不理解,而这种不理解一直伴随着他们走完了一生,这也成了常春明心中永远的遗憾。转眼间33年过去了,常春明也由当年风华正茂的少年变成了现在的忠厚长者,现在他最得意的事情就是他的学生在山下的小学和初中里都名列前茅,每次提起学生他都激动得像个孩子。岁月的车轮在前进,光阴荏苒,物是人非,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那颗希望山里的孩子们都能成才的心。

 血杠小学正在翻新,虽然没有娱乐设施,没有院墙,但是有了新的课桌椅,这对孩子们来说已经很不平常了,常老师也非常开心。张开富供图

  张开富告诉记者,在33年的教学生涯里,常春明既是语文老师,也是数学老师,他既要教孩子们唱歌,还要教孩子们画画。“常老师就这样一个人在这座孤寂的高山上坚守了33年,默默无闻地教育着山上的孩子们”。

  在常春明刚来到学校的时候,这所小学还有一位老师,两个人可以分工协作,但好景不长,没几年,那位老师离开了血杠小学,去了山下的一所小学,至此之后,血杠村便再没有老师来过,常春明一个人“孤军奋战”了20多年。

  常春明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三个孩子都先后上了大学,所以每年不菲的学费就成了最让他头疼的问题,为了筹集孩子的学费,他已经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当我问他‘为什么在辍学之风盛行的山村让三个孩子都上大学’,他抽了一口烟感慨地说,‘在这样的山村,读书才是走出大山唯一的出路。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就是对我们说的。’”张开富清晰地记得与常春明的对话。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常老师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无数的日子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他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张开富说。

    “榜样力量”支教老师接力点亮孩子的希望

张开富为了节省时间走小路上山 张开富供图

  因为学校现在还在翻新,所以无法安排张开富住在山上,而从山下到山上坐车要80块钱,为了省钱,张开富每天走3个小时的山路去学校。有时为了节省时间会选择走小路过草丛,通往小学的路很难走,一路上沿着近70°的陡坡山路行进,因为下雨,路面打滑,不得不手脚并用,这让他一路上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等到了学校,鞋子裤腿全湿了。

  “在血杠小学支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张开富告诉记者。但是每次行走在山路上时,遇到的彝族村民都会向他打招呼,“你们辛苦了哦!你们辛苦了哦!”。天气不好时,常老师会招待他住在家里,每次借宿时,都把家里最好的做给他吃。这种热情让张开富感到心里很温暖。

  尽管很难,但是一想起坚守33年的常老师,张开富总鼓舞自己:“现在我来了,学校终于有了两个老师,我要向榜样学习,多为大山做贡献”。

  在学校里,有一个叫“也也”的孩子因为家里太穷,没法自带板凳,无法和其他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读书,因病致盲的父亲就拄着拐杖走了几个小时山路去求老师,让他的孩子坐在教室里念书。“这是我去学校支教看到最哽咽的一幕,也正是那时,我才深刻理解到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竟会是那样的强烈、在生活面前竟是那样的无助。”张开富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这里的孩子。

  “作为一个生在华东地区,长在华东地区的人,现在我对大山充满着热爱。在这里支教,我只想用我的青春和我的努力为大山的孩子做点事情。”像血杠小学这样贫困的地方还有很多,比这里还要贫困的地方也有很多,他希望自己能像常春明一样,用爱与坚守点亮孩子们的希望。(记者 李延兵)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热门标签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