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专家梁益建:6年帮上千驼背患者挺直腰

2014-05-29 10:31来源: 分享到:

 

原标题:骨科专家梁益建:6年他帮上千驼背患者挺直腰杆

90°、135°、180°、190°……梁益建不断挑战着新的难度。从2008年以来,一个个脊柱严重畸形的患者,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在梁益建的治疗下,找回了挺直腰杆的感觉。

手术台上的奇迹

术前不足1米3的患者,术后站起来竟有1米78;强直性脊柱炎14年,患者脊柱弯曲成96°,生活无法自理,三场大手术后已能下地走路……6年来,梁益建主刀的手术超过1000例,难度高、风险大,是许多医生不愿闯的“禁区”,而他成功挑战不可能,让众多“驼背”患者挺直了腰杆。

手术台下的用心

为帮经济困难的患者减轻负担,梁益建不仅积极联系厂家,争取免费治疗器械,还找上身边的朋友,募集医疗费,连在茶馆喝茶时,都会倡议老板和其他客人捐款。“我身边有钱的朋友,都被我‘化缘’过了,有的要过几次了,小气点的都不愿意理我了,”梁益建笑道。

早上7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梁益建到达办公室后,打开电脑,再次将病人资料翻出来反复研究,准备即将进行的手术。尽管他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脊柱外科专家,主刀做过的脊柱畸形矫正手术超过1000例,但每场手术前,他都会做好万全准备,力求尽善尽美。梁益建知道,这关系到一条生命的尊严、一个家庭的幸福,容不得任何闪失。

可以说,他开辟了一个“驼背神话”。有一次,某外省专家看到梁益建的一位患者手术前后的对比照片———从一个不可思议的扭曲角度到能够正常直立,竟以为是电脑合成。

挑战不可能

不足1.3米的患者 术后1.78米

2008年,梁益建顺利帮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伍才林实施了手术,术前不足1.3米的患者,站起来竟然是1.78米的高个子!伍才林的命运被改写,而梁益建也从患者及家人的欣喜若狂中,找到了自己作为医生的成就感和使命感。从这一年起,他更加致力于脊柱畸形矫正研究,6年以来,他主刀的手术超过1000例,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在治疗后,效果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

在1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内,梁益建接了8通电话,均是工作事宜。第一通电话,对方与他确定到重庆为一儿童患者做手术的时间,排在6月初;第二通电话,是患者家属咨询手术注意事项;期间,他还签署了两份病情说明。

骨科走廊里新贴的一份感谢信,是一位江苏患者家属写的。这个28岁的患者,14年前诊断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家属带他走遍了北京、上海数家医院,均未能控制病情,后发展成双髋坏死、脊柱弯曲成96°,走路吃力,生活无法自理。今年2月,这家人来到成都找到了梁益建。经过三个月治疗、三场大手术,目前,患者已能下地走路,更重要的是,他的腰杆完全直立了起来。

有人形容,这些“驼背”患者家庭像“追星”一样追逐着梁益建,他在哪里,他们就奔到哪里。他做的手术,难度系数高、风险太大,被许多医院医生称为“禁区”,因而不愿意去闯。但梁益建一次次用实际行动证明,禁区并非是绝对的,他挑战着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成功的手术,让一个又一个的患者挺直了腰杆。

茶馆里“募捐”

他为患者争取数十万捐赠

梁益建没有因为被病人“追逐”而骄傲。他说,这些病患家庭被经年累月的病痛阴影追逐着,一个患者直不起腰杆,一个家庭的“脊梁”都沉甸甸地负重着。

“腰杆直立起来,你会发现,一个人的气质都变了,”梁益建说,经过手术后才发现,原来这些患者都是漂漂亮亮的男孩子、女孩子,或许因为直起腰杆后消化系统等功能的改善,患者的皮肤也会变好,五官也有了变化,这让他也觉得神奇。一个患者直立起腰杆,一个家庭的命运都产生了变化。他说,就是这股成就感支撑他不断进取,不断地勇闯禁区。

不少患者家庭经济困难,手术和治疗费用对他们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得知后,梁益建总是难以袖手旁观,积极地联系厂家,希望他们为贫困患者提供免费治疗器械,还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希望为病人募集医疗费。

“我身边有钱的朋友,都被我‘化缘’过了,有的要过几次了,小气点的都不愿意理我了,”梁益建笑道。他说,自己空闲时喜欢打太极、喝茶,在经常坐的茶馆里,都会翻出手机里的照片给老板和其他客人看,再讲讲病人家庭的困境,倡议他们捐款。

“善款不经过我的手,都是直接捐赠给指定的病人,”梁益建说,这些年来,他为经济困难的病人家庭募集的费用达到数十万。

同一屋檐下

与儿子几天碰不到面

每周2至3台手术,每周抽一天去市三医院结对帮扶的大邑县中医医院,周末还要开会……梁益建随时在赶时间,连轴转。

“儿子说,无论如何都不当医生,”谈及家庭,他说,自己也为不能多抽时间陪伴妻儿而内疚,但也无可奈何。有时他加夜班,儿子也要上晚自习,一个回家时,一个已经睡了,虽然在同一屋檐下,可有时两三天都碰不到面。儿子虽然没有抱怨,但也表示,自己无论如何不会当医生。

自己为什么选择做医生?梁益建出生在煤矿工人家庭。小时候,一次煤矿事故让父亲全身多处骨折,病卧床上两年之后离世。由于得不到良好治疗,父亲承受了许多痛苦,目睹这一切的梁益建当时就发誓,长大之后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1986年,他大学毕业后从医,后又经自己努力考取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美国做访问学者,至今已经有28年从医史。

一名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梁益建说,专业医术和医疗道德,这二者缺一不可。精湛的医术是为病患解除痛苦的“硬件条件”,同时,还必须有为病人服务的医疗道德,才算得上是合格的医生。“读大学时,我给自己立下的目标就是当一名好医生,28年过去了,现在想想,应该算是做到了吧,”梁益建若有所思地说,旁人都说做医生辛苦,但想想那些成就感,他就觉得,值得坚持下去。

记者 张漫 摄影 鲍泰良 实习生 朱天牧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热门标签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