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中,有种“白色”很美

2020-04-07 14:49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在雷神山医院感染二科,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袁维方推着B超机准备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做B超。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河南省支援湖北医疗急救转运队队员们在出发前,由专门人员逐一检查防护情况。新华社发

  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回想起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我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儿‘我能行’。随着工作渐入状态,初期的各种不适,一点点被淡化。”

  “这天接了班,看到20床的奶奶正坐在轮椅上,管床护士陪着她晒太阳,场景是那么温馨,让我想起了刚认识这位奶奶时的样子。”

  “这些患者对我们来说,虽然面孔是新的,但是对于他们的病情,我们在接班前就已经了然于胸。”

  带着光荣使命去战“疫”

  4月2日 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 晴

  田鑫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队员

  2003年,小汤山医院是决战SARS的主战场。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让小汤山医院重启。当我接到支援小汤山的任务时,使命感与光荣感远远大过紧张,这应该是距离我的英雄梦最近的一次吧。

  回想起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我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儿“我能行”。随着工作渐入状态,初期的各种不适,一点点被淡化。

  记得我第一次帮助患者和家属进行视频通话,那是祖孙一家三口,奶奶很担心爷爷的身体状态,爷爷却不能讲话,两位老人都不太会用电子设备,只能发发信息。得知情况后,我首先帮奶奶用App购物,把她准备好的生活用品送给爷爷;另一方面帮爷爷把手机连上WiFi,两位老人通过视频见面,让老两口非常满意心安。

  第一次带领待筛查人员检查时,我负责引领6名待筛查人员去做CT检查。也许是路途劳累,也许是面对疫情心存畏惧,在排队检查时有一人因为不满等待时间长,突然叫嚷道:“我不做检查了,我要回去。”不等我解释就转身跑出了候诊室。我先安抚好其他5人,让大家不要走动,原地等待检查,然后大步追了出去。身穿厚重的防护服,我努力追上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解释说,做了检查才能更好地保护他的健康。经过一番细心劝说,他最终答应回去配合检查,我才如释重负。等到6人都顺利接受完检查,把他们送回房间时,其中有一位可爱的妹妹向我道谢:“姐姐,你们辛苦啦!”简单的话语,给了我巨大的鼓舞安慰。

  在小汤山医院的医疗支援工作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我们就是战“疫”的逆行者,是病毒的狙击手!加油吧,伙伴们!春天已经来临,我们终将胜利!

  地坛医院的玉兰花开了

  3月30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阴转多云

  甄洁 北京同仁医院支援北京地坛医院医疗队队员、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护士

  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来地坛医院“上班”了。流程更顺了,和这里的同事也熟悉了,每天都过得紧张又充实。

  这天接了班,看到20床的奶奶正坐在轮椅上,管床护士陪着她晒太阳,场景是那么温馨,让我想起了刚认识这位奶奶时的样子。

  那是我来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第二天。陌生的环境,防护服里的闷热,伴着紧张与忐忑,我开始了与新冠肺炎病毒“打交道”的第一个班。

  这个奶奶,是我的第一个病人。ECMO、呼吸机,加上一堆管路,在镇静药物的作用下,我不知道她是否能听懂我们的话。那几天我一直都在和我的老师一起照顾她,做每一个操作前都会告诉她。

  “奶奶,咱们现在要抽个血啊。”“奶奶,咱们现在翻身,我给你换个垫子。”“奶奶,别怕,我扶着您呢,摔不着。”……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我也开始独立照看病人了,奶奶也在一天天地好起来,可以试行撤掉ECMO了。

  后来每隔几天,我就能听到关于奶奶的好消息,几乎是一天一个样。每个班,奶奶总能向我展示她的新“技能”,可以自己抬起身子让我们换垫子,可以自己拿着针管喝水,我给奶奶竖起大拇指。

  再聊起我刚照顾她的时候,因为镇静药物的影响,她并不记得。但我相信,当时奶奶一定知道我们都在盼着她好起来。是信念,是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虽然患者有些时候可能无法和我们交流,也许因为药物的原因无法记住我们,但我们仍然在努力,把希望带给每一个我们看护的人。对他们说,“你真棒,别怕,我就在你身边。”

  不知不觉中,地坛医院的玉兰花开了,春天来了。

  统计员变身“侦探”

  3月30日 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 阴转多云

  董爱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队员

  作为一名医院信息统计人员,我来到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支援已经快10天了。虽然不在医疗最前线参与救治,但却对这里高度紧张与繁忙的工作状态深有体会。在感受前线医护人员艰苦抗疫的同时,我也有着自己的“幕后故事”。

  刚来支援的前几天,面对大量的人员数据,我们需要掌握准确的留观人员流动情况,上报给相关部门以提供决策支持。这时候,在医院统计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派上了用场。我们24小时两个班次整理人员信息,短时间内快速掌握了数据特点,总结报表需求,通过手工报表制作了留观动态表。很快做到了每2小时更新一次的留观动态数据。无论何时有上报需求,都能及时报出准确信息。

  特殊时期人员流量大,但每份个案都需要核实和补充信息。由于交接匆忙,需筛查人员的信息经常与系统信息不符,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像破案一样,全方位查找各类信息做匹配,从“茫茫人海”中找到他,做到准确的疫情信息上报。

  在一个急救室临时改造的办公室里,我们每天面对的是电脑屏幕和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数字。与一线临床相比,这里似乎少了些人情冷暖,但做好每一个报表,完善每条信息,同样能给人巨大的成就感。通过这些数据和文字,把一线的成绩展现给社会,让各方都能看到奋战在小汤山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也是我们期待的另一种“美”。

  一缕阳光照心房

  3月29日 华中科大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雨

  马骏 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北医三院肿瘤放疗科主管护师

  这两天武汉气温骤降。今天我们组是夜班,凌晨3点起床,3点50出发,大家冒着冷雨来到病房接班。我们院区陆续开始接收武汉同济光谷院区转来的新冠肺炎患者,病房中的病人每天都在增加,每次上班都会遇见新面孔,好在我们护理组长每天晚上都要开工作例会,会介绍每一位新转院来的患者病情,护理中每个患者需要注意的细节,所以这些患者对我们来说,虽然面孔是新的,但是对于他们的病情,我们在接班前就已经了然于胸。

  在晨起护理的时候,一位新转来的患者拉着我的手说:“听说你们从大年初二就来到武汉了,我一定配合你们的治疗,一定尽快恢复起来,争取早日出院,这样你们也可以早些结束任务,回去和家人团聚了!”这位患者的话语,如同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心房。

  今天下班的路上,武汉仍然下着小雨,但是此时的我,觉得全身都是暖暖的。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川)字第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9
非本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未标明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