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妮——专注一方试验台的 “80后”女工匠

2019-11-28 14:50 来源:劳动报 分享到:

  低头看着显微镜,拿起焊铁,在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导线上烙下一个个肉眼几乎看不到的焊点。14年里,蔡丽妮重复了无数次类似的实验操作。作为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这位“80后”女工匠日常要做的是把图纸变成实物。多年来,出自她手的医疗产品已经惠及众多患者。

  绞尽脑汁突破难关

  制作出一件产品,工程师是画图纸的设计者。而蔡丽妮的工作则是实现“从无到有”的关键一环,这需要攻克重重的技术难点。2006年,蔡丽妮参与一个项目的技术开发,其中,有一步操作需要在仅1毫米宽的电极上进行手工焊接,焊点不能超过0.2毫米。就是这道难关,令整个项目停滞不前。

  如何控制手工操作的误差?经过一个多月的思索和反复实验,蔡丽妮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在显微镜下用胶带和镊子DIY一个微型操作平台,将导线固定住,从而大大减小了手握导线造成的不稳定性。蔡丽妮透露,“其实,通过采购全新的操作设备,或许也能实现这项操作,但是需要的时间和成本就会大大提高。”目前,这项焊接工艺已应用于公司全系列导管产品,不仅实现了技术的突破,还为公司节约了大量成本。

  从普通工人到高级技师

  “遇事喜欢多问问、多想想”是蔡丽妮在工作中的习惯。其实,刚进入公司时,蔡丽妮只是一名普通的生产工人。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她被调岗到技术部门,跟着一位工程师参与一个项目的技术开发。作为新手,她常常需要看很多的资料、请教老师,一步步摸索。与此同时,攻坚克难带来的乐趣也仿佛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技术攻关不仅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需要经过严谨的实验验证和尽可能简化的操作过程。“医疗产品前期技术开发如果存在问题,后期批量生产会造成大量的不合格品,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如果用在病人身上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蔡丽妮说,也正因如此,坐在导管实验室里研发新技术时,她总是心怀着对生命的敬意,小心翼翼地进行反复试验,因为她知道,每一步操作,不能有毫厘之差。每一次穿引,每一次拿起焊铁,她甚至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累积,蔡丽妮掌握了高超的精密导管制作工艺,擅长在2-3毫米直径的管材中进行操作,在很小的范围内对导管进行再功能化,如感温、灌注等。至今,蔡丽妮已经累计参与过20多个项目的研发与生产,完成首例样品制作多达12项,同时获得了6个专利授权。

  成果惠及危重患者

  研发新技术的过程中,一些难关的突破往往需要借助“脑洞大开”的灵感,但更多的时候,蔡丽妮需要在长时间的苦思竭虑和反复试验中寻找方法。

  “前期开发的工艺技术转入生产线之前,蔡丽妮会充分考虑可操作性。“产品需要尽可能地简易化,符合流水线生产的需求。兼顾着安全性和稳定性。”蔡丽妮说,她对自己的要求是“精准度再高一点,操作更简化一些”。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在公司的导管实验室里,多极消融环状导管、冷冻球囊导管、薄膜电极导管等多个先进导管都从蔡丽妮的手中做出了首例样品。由她主导开发的“头电极可靠连接”工艺已应用到所有相关的上市产品中,该产品已累计销售达万根,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此外,蔡丽妮主导创新开发的“肺动脉高压治疗导管”,在南京第一人民医院使用,完成了全球首例经导管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术式,已累计帮助十多位濒死患者康复。

  虽然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对蔡丽妮来说:“荣誉和嘉奖是对自己过去工作的肯定,而更单纯、长久的快乐则源于一次次技术的攻关。” (劳动报记者 郭翼飞)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川)字第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