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单调与乏味 你好!活力与梦想

2019-03-28 08:54 来源:中工网 分享到:

李成建用新做成的莴笋“乐器”吹奏曲子。(受访者供图)

  下了班和朋友聚会时来段霹雳舞助兴,环卫工王玉秋说这是最开心的;从亲手做的乐器中吹出曲子,李成建说这是最幸福的;用自己的绘画爱好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学到更多,育儿嫂陈梅说这是最踏实的……日前,《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三名不同领域的“红人”,记录下他们充满活力、追求梦想的模样。

  环卫“干得舒心” 跳舞“自己高兴”

  回到家脱下工作服,王玉秋随手将手中的蓝牙音箱放到了电视橱柜上,这是他随身必备的伙伴。

  日前,因为网友随手拍的一则视频,这位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的环卫工人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关注。视频里,王玉秋在街头随着动感的音乐随性起舞。“霹雳舞、街舞都常跳,想跳就跳一段。”王玉秋指着视频里的自己,很坦然地说道。

  蒸过糕点、做过运输、盖过房子、跑过出租,今年45岁的王玉秋干过不少活计,如今的环卫岗位,王玉秋已经干了3年。相比之下,跳舞是他坚持最久的事情,“从十二三岁起吧,当时周围有人会跳,就跟着学了。”

  王玉秋手机里存了很多节奏明快、动感十足的音乐,视频平台上关注了不少“民间高手”,“传电”“擦玻璃”“拉绳子”……王玉秋说起舞蹈里的各个动作来也头头是道。

  “身体要柔软、动作幅度要大,那样做出来才好看。”聊着聊着,王玉秋起身就来了段即兴的霹雳舞。换上未洗的白球鞋,鸭舌帽沿一压,王玉秋整个人沉浸在了乐点和舞蹈里。脚尖滑动、手臂成波浪伏摆,转身、弯腰、起肘……没有规定,没有程序,王玉秋舞蹈的起势、卡点全凭自由发挥。

  “跳舞纯粹是为了自己高兴。”2分钟的舞蹈下来,王玉秋稍喘。他告诉记者,平时最开心的事是和朋友一起在广场遛弯,听到好歌时兴起了就会跳上一段。“现在的体力比年轻时差远了,那时候练‘蝎子爬’能绕操场半圈都没事。”

  如今这份环卫工作在他看来“干得舒心”,上下午轮班制,一条街扫下来,街头到街尾的店主、保安,协管,都是王玉秋的“熟人”。“实在做人,多做好事”是他的处事之道,“哪辆车车窗没摇见到了,就打个电话,人家一句谢谢就挺开心的。”

  最近闲暇之余,王玉秋在跟着网络视频学习滑步。面对媒体采访,王玉秋看得很平淡,“这就是我的生活,也没什么。”当被问道是否想通过舞蹈给别人带去什么,王玉秋慎重地思考了片刻才回答道,“想过。但还是要跳好了再说,希望能掌握更多的动作,再多学些。”

  各式物件里吹出音乐

  一块实心的砖头,一侧打出大小不一的一排孔,就能吹出成首的曲子。在“乐器鬼才管子哥”的抖音账号上,砖头里吹出曲子的一条视频播放量1100万,获得了60多万的点赞,聚集不少粉丝关注。在他手里,PVC塑料管、雨伞、扫把……许多生活用品和废品都可以做成乐器,他告诉记者,“每个东西都有不同的音色和特质。”

  “乐器鬼才管子哥”名叫李成建,老家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唐寺村。因为父亲喜欢拉二胡,受父亲影响,李成建小时候就对音乐产生了兴趣。

  16岁时,李成建去湖北打工,在工地上做涂料工。一到休息时间,他总爱唱歌,那时一只竖笛总陪伴着他。“时间长了他们都说我不好好当涂料工,一天到晚就知道吹来吹去。”李成建坦言,当时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他。干了几年,李成建还是选择了回到家乡。上台表演一直是李成建最大的愿望,“当地非常时兴乡下演艺团队,我就厚着脸皮到一个团队里去打杂。”没人教,李成建就自学。他买了一个葫芦丝,每天不断练习吹奏,“之后能上舞台,慢慢地大家就接受我了”。

  渐渐地,李成建发现,在舞台上只会一种乐器表演实在太少了,因为已经有自己捣鼓制作“乐器”的经验,李成建决定动手做出更多。从市场上常见的PVC塑料管,到矿泉水瓶、打气筒、雨伞,李成建先后用了不少物件研究他的“乐器制作”。就在记者采访的当下,他刚将食物莴笋做成了乐器,不禁让人称奇。

  “很多人认为在PVC塑料管上钻几个孔就行,其实不是。电钻、剪刀、砂纸……需要的工具多,孔的大小要求也不一样,相差一毫米音色就跑偏了,整根管子就废了。”李成建曾经在半个月报废了十多根管子,才成功做出了第一根“PVC管哨笛”。用砖头做乐器也是在一次表演中观众兴起的调侃。“虽然我做的和真正乐器的音色、质量还没法比,但亲手做的,吹奏出来有人认可,我觉得就最幸福。”

  现在,李成建的登台演出费已经从最初的30元一场涨到了500元,赶上过年时能到900元。“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李成建说道。

  “画画让我内心充实”

  “砚台装墨、配清水,运笔笔尖要重,前重后轻,画出来的竹子才能层次分明。”谈到水墨画,陈梅显得兴致勃勃。去年秋天,幼师出身的她离开了黑龙江老家来到北京,做了一名育儿嫂。

  “最喜欢素描和水墨画,一看到宣纸、毛笔就很兴奋。”今年40岁的陈梅告诉记者,她接触这些是从初中开始。后来考了一所中专学幼师,在那里又学习了三年的电子琴。

  毕业后,陈梅办了一家幼儿园,自己上手教孩子们画画、做手工、练硬笔书法。“孩子都愿意来。”办园16年,平均每年入园五六十个孩子,这在当地的乡镇已经是不小的成绩,周围人都知道她这将幼儿园办出了兴趣班模样的尽心“家长”。“大家都口耳相传,介绍着过来。同样看孩子,我能尽心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家长孩子当然都喜欢。”陈梅的语气里颇有些自豪,这是让她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用自己的爱好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学到更多。

  随着乡镇年轻人的减少,眼看着孩子也越来越少,陈梅选择了跟着同乡来到北京闯荡。陈梅告诉记者,刚来公司不久,她曾遇到过一家客户,听说她书法、绘画都有所长,很希望她能长期干下去、陪伴成长中的孩子,“真的想碰到懂这些的客户,能和他们有更多的交流。”这些年工作之余,陈梅只能通过电视、网络学习更多的技巧。

  前段时间,陈梅所在的家政公司管家帮曾请来菲律宾的老师专业授课,久违的英语学习让陈梅很是开心,“就希望能学到更多,无论是英语还是绘画书法,都让我的内心很充实。有了这些,就有底气,做什么都不怕。”(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郝赫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川)字第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