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

2019-03-08 08:03 来源:51网 分享到:

巾帼不让须眉

——记铿锵绽放的国门之花关晓琴

她的身姿,是巴蜀女性里不多见的高大挺拔;

她的气质,是火热事业中砺练出的英姿飒爽;

她的情怀,是心底流露出最质朴的服务人民。

她,就是绵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支队长关晓琴,一位忠诚使命、勤奋敬业的优秀人民警察。从警三十五载,辗转梓潼县局、游仙区分局和市局的多个岗位,从事过刑警、110指挥中心、禁毒、出入境、机关等多个警种,她始终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神圣的警徽荣光,用热情和服务播撒对人民群众的无言大爱,诠释了一曲绿叶对根血浓于水般的情谊。

一抹藏蓝荡涤从警初心

一口地道的四川方言,让大家第一次见面就给关晓琴贴上了“土著”绵阳人的标签。很多人并不清楚,虽然生于斯长于斯,但关晓琴的真实身份却是北方人。

作为南下革命干部的后代,关晓琴从小就听爷爷奶奶跟她讲述,在火热的战争年代,革命志士们甘洒热血救国救民的故事。红色文化的滋养,优良家风的传承,让英雄的梦想在她心里早早就生根萌芽。而和平年代,警察无疑就是英雄的最好注解。

1983年,关晓琴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同志,被抽调参加梓潼县政法机关“严打”联合办案组,在打击犯罪的斗争实践中,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司法的庄严和神圣。特别是通过亲身参与公安预审、法庭审判工作,那种利剑高悬、匡扶正义的成就感,让她萌生了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的强烈念头。次年,面对改革开放初期政法队伍人员紧缺的困境,一起联合办案的公、检、法机关都盯上了这个机灵勤奋、勇于挑战的小姑娘,纷纷征求意见想调她过去,但年轻的关晓琴却有自己的主意,她想当警察,当一名让犯罪分子害怕、让人民群众喜欢的好警察。

一个柔弱的女孩子,如何去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亲朋好友劝她细细斟酌:都是政法机关,当法官难道不是维护正义?法院领导也再三做她的思想工作。人生,最难的就是选择。那一刻,她的英雄情结成为了打破平衡的关键砝码。最终,她下定决心走进人民警察的行列。这一走,就是三十五年。

当一名警察,常年与罪恶斗争,时刻与艰辛为伴,注定要比其他职业付出更多的智慧和汗水。但从穿上警服的那天起,关晓琴就坦然面对一切,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一个岗位上都任劳任怨服务人民,彰显了一名巾帼英豪的警察本色,为法治中国建设增添了别样光彩。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梓潼县局刑警队,她是唯一的女民警,但她却从不礼让须眉,不仅和男同志一样侦查办案,还发挥自己独有的性别优势,包揽了所有女性嫌疑人、受害人的询问笔录任务,特别是在审理未成年少女被性侵之类案件中,她把春风化雨般的亲和力和抽丝剥茧般的洞察力完美结合,完成了大量问询取证任务。在市局禁毒支队,她主动请战,积极参与重大制毒贩毒团伙案件的侦破工作,多次配合专案组乔装打扮,深入缉毒抓捕第一线,获取大量可靠情报,为打击贩毒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市局110指挥中心,她迅速适应“三班倒”接处警的繁忙工作,指令下达快速到位,现场处置果断有力,发挥了统筹有力的指挥中枢作用,特别是遇到走失儿童警情时,从发布指令到指挥调度,再到汇总线索、分析研判,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一名母亲最朴素的爱,每次听到孩子找到的消息,她都喜极而泣,为自己的职业倍感骄傲。

对关晓琴而言,这种爱民为民的崇高情怀,早已是根植于内心的价值追求,融化于血脉的人性光辉。

她常言,群众的事无小事,只要是咱警察能帮的,就一定要帮。2012年11月,绵阳市公安局收到一封来自山东省聊城青年张现党寄来的感谢信,感谢绵阳公安“为党和人民培养了关晓琴这么优秀的干警,让普通群众真正理解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含义...”由此引出了一个鲜活感人的爱心接力故事。原来一个月前,张现党的朋友拨通了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服务电话,希望帮助张现党寻找失散30年的母亲。一个看似平常的电话求助,时任窗口负责人的关晓琴却十分重视,她详细询问了寻亲线索,了解到张的生母名字叫“于某枝”(音),绵阳市盐亭县人,30年前被拐卖到山东省,生下张现党数月后即在公安机关打拐行动中被解救回川。而张现党年幼时父亲病逝,由姑妈抚养成人,家中再无其他线索。关晓琴经过与市局刑侦支队、盐亭县公安局打拐办多方沟通,终于找到了当年的打拐办案民警陈清明,已经退休多年的陈清明仔细回忆往事,获知“于某枝”真实名字叫余某芝,是盐亭县云溪镇某村人,当年从山东解救回来后,早已组建了新的家庭。为了不影响其家庭和睦,细心的关晓琴又专门与余女士电话联系,征得其同意认亲后,这对失散30年的母子终于团圆.....

改革先锋服务科技之城

“改革创新、敢闯敢干……”,这是关晓琴担任绵阳市公安局出入境支队支队长以来,考评评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这是她的性格使然,也是她的不懈追求。

与此同时,这也是时代赋予绵阳公安的神圣使命。以绵阳担负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点为契机,全市公安机关掀起了一场持续深化的“放管服”改革大会战,关晓琴敏锐捕捉到“放管服”改革对信息化时代的出入境管理工作可能带来的重大推动作用,她积极顺应潮流、主动解放思想,以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凭借非常决心、非常举措,强势推进出入境管理业务“放管服”改革,奋力打通改革攻坚“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真正使改革成果惠及万千群众。

在市局党委和省厅业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关晓琴带领团队积极谋划,绵阳市局出入境支队坚持向科技要警力和效率,持续推进出入境窗口信息化建设。加大自助服务设备的投入和使用,全市出入境窗口全部建成预受理、填表、照相、签注一条龙自助服务区,形成一张辐射所有行政区域的出入境自助办证服务网络,在全省率先实现港澳台再次签注办证时限由7个工作日缩短为3分钟,真正实现“立等可取”。构建“互联网+出入境服务”模式,实现出入境证件办理查询、业务指南和办证点导航及港澳签注申请全流程在线服务,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网上办理,在全省率先全面实现了服务窗口的智能化、信息化。

改革,难在自我革命。关晓琴却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果断选择了刀刃向内,率先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甘当“放管服”改革的急先锋,走在了全省各市州公安局前列。全省最先下放港澳再次签证制作权限,市局集中统一采购了14台电子通行证批量签注机,将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签注和往来台湾通行证签注制作权限全面下放到每一个县级出入境窗口,极大方便了偏远区县群众办证事宜,受到服务群众的一致好评。全省首批将外国人签证证件受理签发审批权限下放到区县,2018年5月,市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报经国家移民管理局、省厅出入境管理总队同意,试点将外国人签证证件受理及签发审批权限下放给涪城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有效提升了外管业务的时效性、针对性。全省第一个在社区设立出入境办证窗口,直接把出入境管理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同时,市、县出入境窗口开展周六延时服务,不仅让群众跑的距离近了,还大大增强了服务的灵活性、机动性。

出入有境,服务无境。在服务人民的漫漫长路上,关晓琴带领全市公安出入境管理民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行动回应了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

2018年10月3日,正值国庆长假,出入境管理支队接到绵阳市民邓某某的电话求助:其子顾某在泰国帕塔亚旅游期间突发重病身故,急需前往泰国处理亡者身后事宜。其亲属皆无护照,需要紧急办理。将心比心,关晓琴立即报告省厅总队,省厅、市局两级出入境管理部门迅速启动加急办理出入境证件绿色通道,市局受理、审批人员全部到岗、提前等候,省厅调度、制证、发证等人员特事特办、全员到位,仅3个小时就为其3名亲属办理并制作了护照,当天晚上21时许,一行3人即从成都顺利出境。临行前,关晓琴又反复叮嘱他们出国注意事项、领事救助和使领馆电话,对此,其家人再三感谢,“心里无比悲痛,但被你们温暖着!”。

在绵阳市出入境服务历史上,像这样的特殊案例毕竟并不多见,真正能够让每一个群众都时刻感受到的,是关晓琴和全体出入境民警涓涓细流般的暖心之举。他们切实落实“只跑一次”制度,在全市统一施行“免费采集电子制证照片”,推行以来每年为群众节省办证拍照费用约600万元,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改革红利。他们窗口服务春节大假“不打烊”,2019年春节就为群众办理各类出入境证件117件,发证51件,接受群众电话咨询207人次,为返乡群众办证提供了极大便利。他们主动开展预约服务、24小时值守服务咨询电话、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等,累计推出施行25条便民措施,连续三年群众窗口评价满意率100%,赢得了绵阳人民的广泛赞誉。

满身正气守护神圣国门

关晓琴常常教诲大家,出入境是展示绵阳公安形象的窗口,外籍人士来到中国的第一印象,就是从出入境管理者身上得来的,看似民警个人的执法行为,却可能影响到国家战略和城市形象。为此,他们从创新管理服务手段、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入手,打好组合拳,努力争创全省标杆,打造美丽绵阳名片。

着眼推动政策法规宣传,由关晓琴精心主导策划,在全省首创了一部外国人服务管理宣传片——《绵阳欢迎您》。该片寓教于乐、内容丰富,采取全英文对话、中英文字幕,融涉外法律法规、公安机关服务管理事项、绵阳风土人文于一体,在全市网络媒体、公共场所、办证窗口和涉外单位播放,受到广大市民尤其是在绵外国人和涉外单位的广泛好评,全面展示了绵阳科技城开放友好形象。着眼助力“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关晓琴大胆作为、延伸前沿,在西南科技大学建立外国人服务站,为外籍教师和留学生提供出入境业务咨询、政策法规宣讲、住宿登记等“一站式”服务,并试点签证申请现场审核接件制度,累计办理临时住宿登记300余人次,初审外国人居留许可申请103人次,组织法律法规集中宣讲12次,切实为校方和外籍申请人排忧解难。着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他们主动对接涉外重点企事业单位,通过定期上门走访、了解工作需求、建立警企外管微信群等,及时解答法规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外籍员工和合作商出入境管理难题。

2017年6月,意大利专家BOCCALETTI RICCARDO受邀持函来绵阳中心医院进行神经内科方面学术交流,但因离境前没来得及办理相关入境签证,在北京落地即被扣押。接到绵阳中心医院焦急的求助电话,支队立即启动外国专家代申请业务,主动联系北京市公安局,并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完备签证所需资料,迅速提交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及时为其签发了签证,该专家得以顺利入境,如期参加了绵阳中心医院的学术交流活动。

关晓琴深知,管服并举,服务是基础,管理才是关键,无处不在的“边境线”,就是值得他们用生命去守护的阵地。出入境民警,虽然工作岗位在方寸之间,值守的却是另一道特殊的无形“国门”,关系的却是国家的安危和社会的安宁。

绵阳作为独具魅力的中国科技城,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士旅游观光、访问经商、就业工作,目前常住外国人1200余人,临时来绵外国人20000余人次,涉及120多个国家,足迹遍布城市乡村。面对现代社会高度流动性的人流特点,如何加强外来人员管控,确保不留死角,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紧迫难题。

破非常之局,必须要有非常之举。在关晓琴的力推下,绵阳市局出入境支队充分发挥最强民力优势,在全省率先把外国人管理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考核体系,通过加强与市委政法委综治部门协调,研究制定督导考核实施细则,有效发挥了综治激励、惩诫作用,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大外管”的强劲态势;出台举报“三非”外国人奖励办法,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建立起一道固若金汤的人民防线。通过群防群治和专项行动,支队防范打击“三非”外国人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查处“三非”外国人案件15起,同比下降42.3%,受到省厅表彰。

铁肩柔情担当无悔使命

在绵阳公安,提起关晓琴,认识她的人都会伸出大拇指点赞。作为市局序列单位寥寥无几的女性主官,干起工作来却是让男同志们都个个佩服的巾帼英豪。从某种意义上讲,关晓琴就是绵阳市公安局出入境支队的“金字招牌”,凡是在工作中跟关晓琴打过交道的同志,无不被她的人格魅力、敬业精神所折服。

在关晓琴的人生信条里,只要把工作当事业干,就没有成不了的事。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几十年如一日把满腔热情都倾注到了公安事业中,虽然已是50几岁的人了,但干起工作来依然是风风火火、冲锋在前。

2017年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她带领绵阳出入境民警第一时间投入九寨沟地震抢险救援和外籍游客过境转移工作,特别是地震第二天深夜时分,得知一名加拿大籍女伤员从九寨沟县人民医院紧急转至绵阳市中心医院治疗,关晓琴与外管民警立即连夜赶往医院探望,对伤员表示慰问,提供语言翻译和生活帮助,协助伤者同行友人安排住宿,并报告总队照会加拿大驻重庆总领事馆,受到伤员和同行人员的诚挚感谢。

同志们常常戏言,在市局出入境,榜样力量最强的是关支队,最难超越的目标也是关支队。她白天各种会议行政事务缠身,就晚上加班加点写报告、学政策;上班时间她在忙忙碌碌地处理出入境日常业务,业余时间又在琢磨如何干好出入境工作;可以说,她脑子里时时刻刻想的都是工作,堪称是出入境战线上的一盏“长明灯”。为了随时掌握群众诉求,她把出入境管理支队窗口投诉电话捆绑到自己手机上,24小时不忘为群众解难帮困,及时发现问题,整改不足。儿子高考恰逢“绵阳市网上公安机关”建设最后冲刺阶段,作为项目建设具体负责人之一,她天天坚守在单位与技术人员一道破解难题。一到过年过节,她的身影就出现在窗口,并带头值守服务热线电话,以至于她的丈夫抱怨道:“干脆把床搬到单位算了”。得益于她这样的牺牲奉献精神,历练出了一个绵阳公安的标杆楷模,关晓琴先后被表彰为“四川省政务服务标兵”、“全省行政效能建设先进个人”,7次荣立三等功,8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她厚重的人生里描绘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是她履职尽责的必然使命;对同志嘘寒问暖关心成长,则是她当好头雁的宝贵经验。在全市出入境管理部门推行师徒结对模式,开展比武竞赛,对年轻民(辅)警进行工作、学习、生活全方位传帮带,帮助年轻同志尽快成才。她在内心时刻铭记全市出入境管理部门130名民辅警的辛勤付出,每逢重大节日都不忘送上温馨祝福。特别是援外民警高翔,关晓琴更是倍加关心,经常打电话、发微信了解工作情况,鼓励他克服困难,每个节日都不忘看望慰问家属,及时帮助解决家庭困难,还专门为他争取了优秀公务员指标。正是这些看似细微的关怀呵护,凝聚成了无坚不摧的前进力量,带出了一个个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十年来,她所任职的行政审批办公室、出入境管理支队先后被评为“省政务服务示范窗口”“省巾帼文明岗”“省公安优秀基层单位”和“市先进窗口单位”“市先进基层党支部”,先后4次被市公安局荣记“集体三等功”,2018年更是勇夺全省公安出入境系统考核第一名。

对关晓琴而言,生命的深度,不仅是工作中的如火激情,对待生活,她同样是精心耕耘,把日子经营得像花儿一样芳香四溢。她连续25年坚持琴棋书画和舞蹈艺术训练,与一批志趣相投的闺蜜组建了“芝兰窝”艺术团,每逢重阳、中秋、春节到敬老院、福利院开展慰问演出,还积极参加社区文艺汇演。工作之余,她身兼绵阳市妇联执委、市公安局妇委会主任,积极策划开展三八节“美厨娘”厨艺大比拼、“警宝夏令营”等独具特色的活动,极大丰富了公安文化建设。在单位她是人人皆知的女强人,回到家里她又化身温淑贤良的好儿媳,孝老敬亲、无微不至,营造了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为她全身心投入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通讯员 于杰 记者 吴健)

编辑:peopleadmin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川)字第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