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市劳模魏荣明:唤醒“老字号”的生命力

2018-12-21 10:37 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

    魏荣明荣获的嘉兴市劳模勋章。

  “再过两年,五芳斋就整整100岁了。”与五芳斋集团董事魏荣明的对话,从“百年老店”的愿景入题。

  魏荣明打开他那本堪称古董级别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的是五芳斋的创业史,起点是1992年。那一年,魏荣明刚过而立,他作了一个决定,由此改变了五芳斋的行进轨迹。

  “下海”,带着五芳斋闯市场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振聋发聩的声音鼓舞着人们的创业激情,“下海”的热潮在全国兴起。

  那一年,魏荣明刚刚迎来而立之年,在当时的嘉兴市商业局所属食品公司任业务科副科长,“下海”创业的念头在他心里萌芽了。

  “那时的五芳斋是建国路上的一个前店后场的小门面,虽然生意不错,但我觉得这样一个嘉兴‘老字号’不该满足于这种落后的经营模式,是时候作出改变了。”魏荣明找到商业局领导,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去五芳斋干一番事业。

  一年后,魏荣明如愿以偿当上了这个小店面的“当家人”,开始实施他的“老字号”拓展计划。“我分析了周边地区百姓的饮食习惯,发现上海人对糯米食品情有独钟,所以我的第一个设想就是把五芳斋打到上海去。”

  1993年11月,魏荣明在上海外滩开设了第一家五芳斋专卖店。五芳斋在上海一落脚,就迅速打开了市场。但魏荣明也遇到了两个难题。一是运输的问题,每天从嘉兴把粽子送到上海销售十分不便;二是成本的问题,每年30万元的租金使经营利润几乎归零。3年后,魏荣明决定转变经营模式,关闭专卖店,化整为零,在上海100多个超市设摊经营,“一个炉子,一面旗帜”,在经营的同时,打响五芳斋品牌。

    2002年,魏荣明(中)和五芳斋的裹粽能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表演裹粽绝活。

  延续这一思路,魏荣明又逐渐把经营触角伸向江浙地区。“那时可以说是靠着两条腿,跑出了一个个市场,当时激励我的信念就是把五芳斋这一传统品牌发扬光大。”

  生意越做越大,原有的传统生产模式已经跟不上市场需求。1995年,魏荣明启动了第二计划——征地办厂。

  1996年,五芳斋粽子厂建成投产,魏荣明任厂长。那一年,五芳斋的销售额达到了4400万元,比1992年翻了4倍还多。

  一条路织起一张网

  若要富,先修路。改革开放40年,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1996年五芳斋粽子厂刚建成时,嘉兴到上海还没有通上高速,连通两地的是320国道。巧的是,五芳斋粽子厂当时就建在国道边,魏荣明在厂门边上开了一个门市部,结果令他自己也大吃一惊,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10万只粽子。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一年后,沪昆高速嘉兴段开通,魏荣明立即决定在王店服务区设点销售五芳斋粽子,这以后,五芳斋粽子随着高速网的延展同步布局,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1998年,五芳斋实行改制,魏荣明继续担任粽子厂厂长,也延续着他走出去、闯市场的一贯思路。

  在魏荣明和管理层的努力下,五芳斋一次次抢抓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引入电商经营、延伸产业链、建设物流配送网、研发新产品……2017年,五芳斋集团销售创历史地突破了20亿。

  传承是一种责任

  2011年,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魏荣明说,25年来,带着五芳斋一路前行,不仅仅在于市场和经营层面,更重要的是肩负着传承的责任。

  “用手的温度呵护传统食品的生命力。”这是《舌尖上的中国》介绍嘉兴粽子时的一句画外音。在魏荣明看来,这也是一个“老字号”应该承载的使命。

  小小的一个粽子,一年可以做到数十亿元的销售。“我们销售的不仅仅是粽子,而是‘百年老店’特有的文化。”魏荣明说。

  魏荣明珍藏着许多老照片。其中一张摄于2002年,当时他和五芳斋的裹粽能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表演裹粽绝活。另一张是五芳斋裹粽新秀参加央视端午专题活动,传授裹粽技艺。魏荣明说,粽子不是一种简单的食品,它蕴含着爱国情怀,乡土情结,“我愿意用一生陪着它一路前行,也祝愿五芳斋从100年走向下一个100年。”

  2013年,为表彰魏荣明在传承传统文化所作出的贡献,他戴上了嘉兴市劳动模范的勋章。(记者阮向民报道)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