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支书”杨昌喜:归来只为报桑梓

2018-04-25 08: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游子支书”杨昌喜。 杜欣 摄

“游子支书”杨昌喜:归来只为报桑梓

中新网贵州万山4月24日电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目标。”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瓮背村“游子支书”杨昌喜渴望改变村民过得紧巴巴的日子。

瓮背村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一个以粮食农业为主的传统侗族村,全村419户1698人。2016年,瓮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0户584人,非建档立卡贫困户239户1114人,由于贫困发生率高于20%被列入贵州省深度贫困村。

“游子支书”杨昌喜指导村民种植食用菌。 杜欣 摄

境内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人均不足一亩地,田薄地少、山高坡陡,村民主要以传统耕种和养殖为经济来源,生活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2016年,穷则思变的瓮背村村民把在外面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杨昌喜召唤回来。

杨昌喜,在外打拼20余年,搞过装修,卖过建材,已经是事业有成的老板。

“让贫困户、村集体、龙头企业凝结成‘利益共同体’,让群众成为农村产业革命的推动者、受益者。”杨昌喜走进贫困村民家入户调查时就思考。

杨昌喜将全村所有贫困户纳为合作社的股东,利用“三变”改革,让贫困户真正成为合作社的参与者、建设者、管理者、受益者。

瓮背村按照利益联结分配模式,为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

脱贫攻坚驻村工作组和村支“两委”采取“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瓮背村推行“藕鳅立体种养殖”产业模式,流转土地发展莲藕种植120余亩,栽种莲藕3.6万株,并投放了泥鳅苗50万尾,鱼苗3万尾。

敖寨乡瓮背村新建的走出大山的道路。 杨云 摄

村民刘秀菊满脸笑容地说:“杨支书是能带着大伙苦干实干的‘领头雁’。”

“思路决定出路,作风决定成败。”杨昌喜认为发挥好“基层党建”的绣花针作用很重要,“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就一定能绣出脱贫致富的美好画卷。”

基层组织强,则发展好,百姓富,反之则困难重重。敖寨乡党委书记杨勤认为,用好返乡回村的“能干人”、下乡创业的“实干家”,知识化、能力化充实党支部,才能提高党支部服务农村发展的能力。

瓮背村2016年脱贫33户141人,2017年脱贫117户355人;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13户47人,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69户298人;计划2018年实现全村脱贫摘帽。

作为接触人民最紧密的村级书记,杨昌喜反复思考着瓮背村的“破困之路”

扎实推进以农村公路“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瓮背村的交通状况;大力推动村级产业扶贫,选准主导产业,培训农民,强化技术,用好脱贫攻坚产业基金,创新生产经营方式、产销对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让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一个接一个的扶贫计划出炉,让村民看到了脱贫的曙光。

“路通产兴财聚,村民思想发生了转变。”杨昌喜告诉记者,“挖掉穷根,只争朝夕。”(作者 杨云 罗兴)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