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的左耳被他看作“勋章”

2018-04-23 08:5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大图:吐逊·萨吾提在依协克帕提湖巡查。 本报记者江文耀摄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藏原羚。 本报记者江文耀摄

清晨,阳光挥洒在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群山间。52岁的吐逊·萨吾提爬上高耸的瞭望塔,眺望着依协克帕提湖。远处,刚刚迁徙而来的黑颈鹤、斑头雁们清晰可见。

“今年已经来了22只黑颈鹤,斑头雁的数量也要比去年多!”站在瞭望塔上,吐逊为“朋友们”的再次相见感到兴奋,他向记者介绍,这种拥有黑色前颈的动物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说罢,他翻出破旧的笔记本赶忙记录,鬓角夹杂着的白发被阳光照得明亮。

今年,是吐逊在这片野生动物“桃花源”坚守的第25个年头。

保护区里的“儿子娃娃”

北连东昆仑山北支脉的祁曼塔格山,南接东昆仑山中支脉阿尔喀山,这里是我国首个以保护高原生态类型与物种多样性为重点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保护区被誉为“东方的肯尼亚”,4.5万平方公里的高原中栖息着35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不乏黑颈鹤、藏羚羊、雪豹等珍稀物种,因此也成了盗猎、非法穿越的“高发地”。

1993年8月,27岁的牧民吐逊“转行”成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简称“阿管局”)依协克帕提中心站的管护员,不久就第一次见识了盗猎者的残忍和贪婪,30多只藏羚羊惨遭毒手,被剥了皮的“高原精灵”静躺在荒原上。

“动物也都有生命,咋能为了钱就这样胡来?”眼前的惨状,让吐逊心疼不已。

海拔接近4000米的依协克帕提中心站,即使在盛夏的夜晚,不大的房间里都得生火取暖。尽管还缺车少人,吐逊却依然勇敢,成了同事、牧民口中的“儿子娃娃”(新疆方言,意为“男子汉”)。

1994年的冬夜里,吐逊在望远镜中看到了远处闪烁的灯光,立刻通过电台向上汇报,赶来支援的公安、武警趁着黑夜摸到帐篷前,将盗猎者一举擒获。

当同伴驾车追击逃窜的盗猎者时,吐逊又独自端起钢枪,留下看守被控制住的28名盗猎者。顶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寒温坚守了1个多小时,吐逊的左耳被冻掉一截。

残缺,却也成了他最引以为傲的“勋章”。

此后,吐逊开始不厌其烦地向牧民们入户宣讲。多年来,山上的牧民成了依协克帕提中心站的“流动岗哨”,织起严控盗猎、非法穿越的网络,也总能为吐逊和阿管局提供及时有效的情报。

高原上的“坚守者”

“人来了一看这儿的环境,没几天就走了。我还没搞清楚人家叫什么!”

“依协克帕提”在维吾尔语中意为“毛驴陷下去的地方”,湖边的沼泽地不仅让栖息在高原上的藏野驴常常失足,也让阿管局从山下聘来的“生力军”们望而却步。

“到了夏天一下雨,沼泽地里全是烂泥巴。有时候巡逻车陷进去了,我一个人得挖四五个小时。”吐逊告诉记者,常年上山、蹚水,他的车上常常要备着铁锨等工具。

如果想从依协克帕提中心站开车回到若羌县城,则需要翻过海拔4485米的阿木巴勒阿希坎达坂(达坂意为“狭窄的山口”),4个多小时后到达山下的乡镇伊吞布拉克,再蜿蜒向西行驶近300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全程要耗费一个白天。而这个数字在1998年则超过了24小时。

“那会儿我也没有车,都是坐在乡里解放卡车后面的‘大斗子’里下山,司机只会开车还不够,还得会修车!”回忆起多年前的“囧途”,吐逊和妻子帕太穆汗·买买提苦笑不已。

帕太穆汗是在保护区朝夕陪伴吐逊的人。每天,她都做好香喷喷的饭菜等待吐逊,又或是跟随丈夫开着那辆破旧的二手越野车,看望散落在周边的牧民朋友。因为长期在高原生活,帕太穆汗的心脏并不好,如今每天要吃3次药。

周旋于盗猎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间,山上的牧民逐渐撤到了山下,如今只剩下6户19人。几年前吐逊也曾被调回过若羌县城,但他最终仍返回阿尔金山。

深山中与世隔绝的环境,将吐逊的性子打磨得愈发平静,唯独和山下的儿女通电话时话才多了些,这是他和妻子最放心不下的人。吐逊说,9岁的儿子对山上的动物们充满了好奇,也渐渐知道了父母的职责。

野生动物的“救助人”

近年来,随着阿管局与当地政府和可可西里、羌塘等周边保护区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盗猎、非法穿越现象得到一定控制。吐逊的工作重心渐渐由防范盗猎转变成救助野生动物。

让吐逊记忆最深的是4年前遇见的一只刚出生不久就被妈妈“丢”了的藏羚羊。

为了这只“小精灵”,吐逊和妻子专门从山下买来了牛奶,小藏羚羊也逐渐长大。此后的时间里,藏羚羊同吐逊达成了“默契”:早晨出去在附近吃草,晚上就回到院子里。直到一个冬日的清晨,吐逊起来后再也不见这只藏羚羊的踪影。

“连续好几个月,都感觉自己的一个孩子离开了。”吐逊一度很失落,但最终也为藏羚羊找到自己的广阔天地而开心。

“黑颈鹤翅膀断了,就给上个夹板;遇见饿了走不动路的,就在站里精心喂上一个星期;巡逻时捡回了8枚斑头雁卵,便让管护站喂养的母鸡孵化……”尽管吐逊夫妇远离儿女,但救助过的动物们,都变成了陪伴他们的“家人”。

4月,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春意尚懒。在吐逊使用了20多年的老望远镜中,盗猎者的身影不见了,保护区里栖息生活的动物更多了,甚至在中心站不远处的路边,也有了藏羚羊和藏野驴的身影。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