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养老 用一辈子去做的事业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3-27 08:12

 电影里的秋菊打了一场让她记一辈子的官司,生活中的秋菊则正做着一项她想用一辈子去做的事业。

电影里的秋菊打了一场让她记一辈子的官司,生活中的秋菊则正做着一项她想用一辈子去做的事业。

通州,三乐康复老年公寓花园里,朱大爷正在散步。阳光正好,朱大爷慢慢踱着步,很是享受。“呦,朱大爷,您怎么又回来了?”朱大爷闻声一看,开心地笑了,“秋菊啊,我回来啦,还是你这儿好,这次我再也不走了。”

朱大爷年过七旬,老伴儿去世的早,他已经在公寓住了4年多。朱大爷有个女儿在美国定居,去年冬天,女儿把朱大爷接到美国生活,没多久,朱大爷就又回到了老年公寓。“秋菊啊,在那住不习惯,还是回来好,这儿有你照顾,还有其他老人作伴儿,不孤单。”

朱大爷说的“秋菊”叫杨秋菊,今年54岁,是老年公寓的院长。“只要您愿意,这儿永远是您的家。”说着,杨秋菊为老人整理衣服,搀扶着老人聊起了天儿,听说老人擦脸油用完了,赶紧提醒老人:“下午就有班车去市里,您记得让他们给您买。”

院长办公室,杨秋菊很少去。每天,她就爱在楼里溜达,到老人的房间里串门,她总是笑意盈盈,嘘寒问暖,老人们都把她当作自家女儿。“小杨,您看我手机屏幕这么暗,能不能帮我调一下?”“秋菊院长,这是我刚写的一首诗,您瞧瞧。”“秋菊院长,这是我昨天用珠子串的生肖狗,狗年了嘛,送给您”……杨秋菊很享受这样的生活,“我喜欢和老人相处,那种感觉,就像跟家人在一起一样。”

提起家人,杨秋菊有些黯然。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照顾5个女儿。由于过度操劳,一次坐公交车,母亲不小心摔下车,从此半身瘫痪,卧病在床。意外发生时,杨秋菊才18岁。她和姐妹轮流照顾了母亲18年。“当时还要赚钱养家,供妹妹们读书,生活压力很大”,杨秋菊说,她时常想,如果能有地儿接收照顾老人,让子女安心工作,就好了……

就是这个心愿,使杨秋菊做出了建老年公寓的决定,她给老年公寓取名“三乐”,寓意“政府乐”“老人乐”“家属乐”。

2009年,杨秋菊和爱人租下位于通州区马驹桥镇陈各庄村的4万多平方米空地,从规划到建设,一砖一瓦,杨秋菊两口子都亲力亲为,他们把经营快餐的全部盈余都投入到老年公寓的建设中……杂草丛生的空地渐渐变了模样,欧式风格的3层建筑连栋成片,周围还有药园、花园、果园、菜园……2011年,三乐老年公寓正式落成。

杨秋菊的投入还在继续。建老年大学、医保定点医务室;设棋牌室、阅览室、3D影院、KTV;响应医养结合的号召,老年公寓引入了康养堂;高龄老人行动不便,康养堂里专门建了一部电梯……为了筹钱,杨秋菊甚至把自家住房变卖,她和爱人搬到老年公寓里,与老人们同吃同住。“我们住在养老院也挺好,更方便照看老人。”杨秋菊想得开。

目前,老年公寓接收了300多位老人,他们和杨秋菊真像一家人。每年除夕,杨秋菊和爱人都在老年公寓过,陪老人们一起吃团圆饭。大年初一,杨秋菊和爱人就离开北京去外地考察,他们可不是旅游,而是给老人们踩点儿去了。每年,公寓里的老人们都要跟着秋菊出去旅游,每次待上一个月。

今年春节,杨秋菊和爱人去了福建泉州,考察异地养老。因为时间有限,他们每天开车八九百公里,中午就在沿途服务区买点儿面包、咸鸭蛋,在车上凑合吃点儿。杨秋菊他们在福建泉州走访了4家民宿,计划着带老人们来看看。

因为是带老人出行,一出去又是一个月,杨秋菊对吃、住、医、行特别在意,“每餐饭怎么也得6个菜,有荤有素,让老人吃得均衡。住的话,不能在阴面,还得看看有没有电梯,附近有没有医院,交通是不是便利……”杨秋菊不觉得琐碎,“老人到外面走走转转挺好,我们先看看环境,心里踏实。”

自己的家人想见一面杨秋菊,就有难度了。去年,杨秋菊的儿子,接管了快餐生意,杨秋菊和爱人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老年公寓上。“孙子孙女,我也没时间帮孩子们带,两三个月才能见一面,他俩和我都不亲了。”杨秋菊说着,眼圈有点儿红。

两边都是“家人”,但兼顾很难,杨秋菊选择了全心全意地服务老人们,“老人们每天健健康康,无忧无虑,在这里度过美好的晚年生活,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编辑:RW001)

相关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