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为国出征叩苍穹,但他们依旧是英雄

来源:中工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2-09 08:02

说起航天员你会想到谁?杨利伟、景海鹏、刘洋……这是我们的航天英雄,为了祖国科技兴盛的无上荣光,他们始终坚定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叩问苍穹,筑梦九天。

说起航天员你会想到谁?杨利伟、景海鹏、刘洋……这是我们的航天英雄,为了祖国科技兴盛的无上荣光,他们始终坚定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叩问苍穹,筑梦九天。

可你知道吗?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虽未上过太空,但他们依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天之骄子”,是浩瀚夜空中明亮的星!

2月7日10时,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青团中央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航天员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景海鹏等5位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航天员群体“奋进新时代、筑梦写忠诚”的先进事迹。其中有这样一个人,他叫邓清明,是目前航天员大队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20年的时间,他仿佛只做了一件事——坚持训练,时刻准备,为国出征。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和邓清明一样,他们都是未曾上过太空的航天员,从前你或许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今天,请向他们致敬,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故事。

李庆龙:我热爱这项事业胜过自己的生命

李庆龙出生于1962年,是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老大哥”。1996年11月,他和吴杰被派往俄罗斯莫斯科星城加加林太空训练中心接受训练。

俄罗斯航天员的训练标准非常严苛。一次训练,李庆龙和吴杰被拉到北极圈的一片雪野中,在零下50摄氏度的低温中生存了48个小时。两块巴掌大的压缩饼干是他们全部的食物。“两天两夜没合过眼,感受就4个字——生不如死。”李庆龙说,一次训练,体重掉4斤。一年后,李庆龙以俄罗斯航天专家评委会“全票通过”的优异成绩,拿到了“国际宇航员”证书,编号:027号。这意味着,他可以上“和平”号空间站执行飞行任务。而此前,世界上仅26人拿到该证书。

1998年1月5日归国后,李庆龙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光荣一员——航天员兼航天员教练员。

“身兼数职”的李庆龙不但要保证自己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还要承担起“教学”的责任。

2003年,首批14名航天员通过考核,每个人都具备了上天的能力。但由于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密度,“并非所有人都能上天”似乎也成了定局。

在航天员大队中,李庆龙与景海鹏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他们既是同事,又是师徒。当年李庆龙在空军飞行团当副大队长时,景海鹏是他带的飞行学员。“他那时候就是我的徒弟,现在还是我的徒弟。”李庆龙说。景海鹏两次执行飞天任务,李庆龙的嘱托仅有短短6个字:“等你平安回来!”

他曾说:“我是军人,国家让我上,再危险我也要保证完成任务;国家不让我上,我也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吴杰:绝不能给国家丢脸!

从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主任手中接过“联盟”号飞船指令长证书的那一刻,吴杰激动地说:“我现在拿的是‘联盟’号飞船指令长的证书,回去以后再拿中国自己的证书,然后驾驶着我们中国的宇宙飞船飞向太空,与你们的空间站对接,行吗?”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吴杰永生难忘。

当回忆起在俄罗斯接受训练的日子,吴杰的本能反应是“苦”,训练的内容基本都可算是极限训练。

10平方米小屋内,3天不能睡觉,这是吴杰曾接受过的心理隔离训练。吴杰回忆时说:“72个小时,一个人生活工作在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里,不能睡觉,没有人和你说话,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吃饭是按时从小窗口递进去的。第一天,还能靠风油精提神,第二天什么都是白搭了。人开始变得麻木,可刚垂下眼皮想打盹,舱内的警示器就响了,只好打起精神接着干。到后来全凭毅力支撑,光干活,不闭眼,那滋味决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

“去的时候我体重是62公斤,回来只剩57公斤。”1997年11月毕业时,吴杰交会对接的考核成绩是4.98分(满分为5分),成为俄罗斯当年唯一一位获得“联盟”号飞船指令长证书的外国人。归国后,吴杰也正式由最初的地面航天员教练员成为预备航天员,同时为中国的航天员训练提出了许多非常宝贵的经验。

陈全: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在执行“神七”飞行任务的候补航天员中有一个人叫陈全。1963年春,陈全出生在遂宁市安居区马家乡偏岩村,家中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六。虽自小家里十分贫困,但陈全的爸爸仍然“勒紧裤带”坚持送陈全读书。1979年,陈全到西眉读高中。由于离家很远,陈全只好住校。当时住校生需自带口粮进学校,然后再由学校统一蒸煮。1979年,4个姐妹均已在当地结婚,陈全就轮流到姐姐家中背粮食(红苕),“由于肚里油水少,哥哥一般两周到姐姐家里去一趟,一趟背一麻袋红苕,红苕陪他进入高三。”1981年,陈全读高三,听说部队在招飞行员,这一消息,后来成为了他生命的转折点。

考上飞行员之后,陈全仍坚持努力学习,在云南、内蒙古当兵期间,他在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抓紧一切时间博览群书。在1998年的航天员招考中,陈全凭借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渊博的知识储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

成为了航天员的陈全,工作非常繁忙,但远在巴山蜀水的亲人仍是他永久的牵挂。电话还未普及时,陈全坚持每月写两封信回家。当时婆婆、爸爸、妈妈都还在世,婆婆、妈妈多病,陈全的信中总会流露出无尽的牵挂。每到逢年过节时,他总会往家里寄个10元、30元、50元钱。在云南、内蒙古时,还给婆婆、妈妈寄过药。后来,电话普及了,陈全给家乡亲人的联系就更多了。陈全的四个姐姐全在农村,在电话里问得最多的是姐姐的生活和身体情况。

邓清明:无论“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有人称他为“备份英雄”。

邓清明自1997年底离开空军部队,被挑选入航天员队伍。航天员的训练除了苦,还是苦。训练强度有多大?邓清明说:“身体僵硬,手会一直抖。想去吃个饭,夹起的菜,抖着抖着就掉在了地上。”

在神十一的33天模拟验证试验中,他和陈冬住进了仅有20多平米的狭小的密闭舱内,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灯始终开着,机器的震动与噪声一刻不停地在耳边回响。出不去,不能洗澡,只吃航天食品,和陈冬两两相对。如此令常人难以忍受的环境是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如今的邓清明已年过半百,回首走过的20年,邓清明始终没有放弃,记得离梦想最近的那3次,他的心跳一次比一次加快。神九、神十、神十一飞行任务,他3次进入备份乘组,然而却一次次与飞天梦想失之交臂。难免会有失落感,但邓清明更加坚信的是:“这么多年来,我们航天员大队每一名航天员都有一个共识:战友飞,就是我在飞!”

邓清明的女儿长大后主动选择了航天事业,成了一名“航二代”。神十发射期间,邓清明作为乘组人员进驻发射场,恰逢女儿在那里代职锻炼。那时航天员都处于隔离状态,邓清明的女儿和父亲分别已近一年,女儿每天都隔着围栏来看他。为了让邓清明安心备战,女儿每次见父亲时都会把自己打扮得很精神。神十任务邓清明再次落选,回北京前女儿送行时说:“爸爸,不放弃、不抛弃,继续加油啊!”分别的时候,从女儿不愿回首的身影中,邓清明感觉到孩子哭了。他说:“想着孩子对我的期盼,作为父亲,哪有理由不努力、不奋斗、不拼搏呢?”(中工网记者 刘英杰 整理)

(编辑:RW001)

相关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