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小学生作《我爱北京天安门》歌词 未获得过稿费

2015-04-07 08:53 来源:中老年时报 分享到:

核心提示:从此,几乎每个省市都在出版或转载这首歌曲,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稿费,只有两本样书而已。1980年,这首歌曲获得“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二等奖,两人才领到一笔奖金:每人17.5元。

本文摘自:《中老年时报》2012年5月4日7版,作者:金月苓,原题为:《我爱北京天安门》三年定稿

据《我爱北京天安门》歌词作者金果临说,在他当年的小笔记本上清晰地标注着,《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诗词创作于1969年11月29日,因为曾经被水浸过,如今笔记本的边角有些褶皱。誊抄诗词的笔迹看上去尽管有些稚嫩,但却十分工整。那一年金果临13岁,是上海市常德路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我爱北京天安门》是他生平创作的第13首作品。那时候他刚开始诗词创作,并且已经在当地的少儿刊物上发表过两首作品,热情很高。“我爱北京天安门”,最初来源于当时英语课本中的两句内容:“我爱北京,我爱天安门”。金果临说,“我爱”这个句式在英语中是最简单的,他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天安门的热爱。而曲作者金月苓是在1970年出版的第三期《红小兵》上读到这首诗词的,在完成谱曲之前,她并没有和金果临商量过。那一年她19岁,是上海第六玻璃厂的一名普通女工。金月苓喜欢音乐,每逢下班休息在家,她便坐在饭桌前写歌。

既是堂姐弟又是表姐弟

金月苓坦言,40多年来,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曲是我和弟弟金果临“合作”完成的。我和金果临有一层特殊的姐弟关系:我们各自的母亲是一对亲姐妹,而我们的父亲又是一对亲兄弟,因此我们之间既是堂姐弟关系,又是表姐弟关系,称得上是“亲上加亲”。

我比金果临年长5岁,从小,我们就住在奶奶家,一起玩耍、学习,姐弟情谊深厚,直到少年时期我们才分开。我很清楚弟弟在美术和诗词方面的创作天赋。但是在创作《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时,我们却没有彼此的交流。

三年后才正式定稿

在歌曲发表的最初三年,《我爱北京天安门》经过几次修改。

在金果临的笔记本上,这首诗词最初的题目是《金光照的全球红》:“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太阳升起金光照,金光照的全球红!”正式投稿时,他将最后两句改成“太阳光辉照万里,祖国山河处处春”,题目也被更名为《我爱北京天安门》。作品第二次发表时,编辑又将最后两句改为“太阳就是毛上席,光芒万丈照前程”。据说,在197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这首歌曲时,歌词又改为“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这便是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版本。和歌词一样,曲谱也改了两三次。1972年,这首歌曲在诞生三年后才正式定稿。

当年每人获奖17.5元

据金月苓回忆,1972年4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10首歌曲,其中便有这首《我爱北京天安门》。一个星期后,当年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北京“五一”游园会》专题节目中,出现了孩子们伴随着这首歌曲欢快起舞的场面。从此,几乎每个省市都在出版或转载这首歌曲,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稿费,只有两本样书而已。

1980年,这首歌曲获得“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二等奖,两人才领到一笔奖金:每人17.5元。

当时出版的歌谱中,两个作者的名字被署在了页面右下角最不起眼的角落里,甚至一些书刊中连他们的名字都没有署。金月苓和金果临当时认为,创作歌曲是为社会作贡献,不能计较名利。1977年底,金月苓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成为一名音乐编辑,至今仍保持着每周创作一首歌曲的工作习惯,其中包括大量的儿歌。

(据《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编辑:ZX001

相关新闻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