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60余年抗战川军后代成都相聚 清明回内江祭父

2015-04-04 09:09 来源: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

4月2日,川籍老兵邓遂良的儿子邓伯川、女儿钟秀玲在成都首次相聚。

川军老兵邓遂良子女4月2日首次在蓉相聚 清明回内江祭父

这是他们自出生后的第一次见面,不同的姓氏,却又“血浓于水”。他们同父异母,父亲是首批出川的川军抗日英雄邓遂良。1937-1955年,18年时间,邓遂良随军辗转各地,导致亲人失散。

4月2日中午,一辆出租车缓缓停在成都市金牛区金府路的一个小区门口,守在门口的邓伯川立即迎了上去。刚打开车门,64岁的钟秀玲叫了一声:“大哥!”“妹妹!”72岁的邓伯川也张开双臂,拥住了妹妹,两位老人的泪水顺着脸颊滚落。

2003年,93岁的邓遂良在老家内江去世。失散的儿女们却没有停止“寻亲”。搬家、改名……一系列变故让他们无从下手,没想到,电视台制作的一档介绍川军的节目,让他们的“寻亲”之旅柳暗花明。

失散

父辈辗转半生儿女失散各地

父辈的经历,自己的寻亲历程,邓伯川和钟秀玲都用了“传奇”来形容。事情要从78年前说起,1937年,内江高粱镇半边街,27岁的农民邓遂良随首批川军三十集团军出川抗日。当时的他,已经有“父母包办”的结发妻子郑女士。8年抗战期间,他辗转鄂、湘、赣等地。一次在湖北受伤后,到当地老乡家里养伤时结识了第二位妻子杨女士,并育有3个儿女,大儿子就是邓伯川。1946年,邓遂良带着邓伯川回老家奔丧,便没有再回湖北。邓伯川由郑氏抚养,次年,郑氏生下了儿子邓朝洪。

没多久,邓遂良离家投靠旧友,在泸州警总队任职。在泸州的近4年时间,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三位妻子黄女士。1949年10月,他奉命前往兴文,却发现要辗转越南前往台湾,他即率部200多人及枪弹,武装起义投诚。当时由于黄女士即将分娩,他离开了解放军部队,回到泸州做小生意为生。黄氏生的第一个女儿,就是钟秀玲(曾用名邓小梅)。

1955年,45岁的邓遂良因故到了新疆阿克苏。1962年在阿克苏就业。直到1977年,他才回到原籍——内江高粱镇。这期间,杨氏与黄氏都分别改嫁,多个儿女也只剩下了邓伯川、邓朝洪与钟秀玲。

哥哥寻亲父亲的抗战历史很“传奇”

邓伯川5岁时,父亲就离开老家内江去了泸州,直到1977年才从新疆回来,父子俩竟有30年时间未曾见面

寻亲 派出所里查档案

对于邓伯川来说,父亲的形象是成年后才清晰起来的。从小与弟弟邓朝洪在内江高粱镇长大,他说一口地道四川话。父亲在他5岁时就离开了老家内江去了泸州,直到1977年才回来,父子俩有30年时间未曾见面。关于亲生母亲的信息,全部来自于大妈郑女士。工作以后,邓伯川回到湖北找到了生母杨氏。这位80年代就过世的老太太,在闭眼前终于知道:丈夫当年并没有战死沙场。

回到老家的邓遂良,告诉两个儿子,他们还有两个弟弟与一个妹妹。上世纪70年代,在内江工作的邓伯川曾经前往泸州,到派出所查询档案。谁知,两个弟弟已经相继夭折。妹妹钟铭莲,小时候用的名字是钟小梅。原来,早在1961年,黄氏就带着女儿,改嫁了邓遂良的旧部,辗转陕西、东北等地修建铁路,最后定居陕西。

伏笔 资料记录抗战历史

2003年3月,邓遂良去世。在去世前,他仍旧不知道最小的儿子已经夭折。

其实,寻亲成功的伏笔,在1995年就已经埋下了。当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内江正在编撰文史资料选集,当时已经开始排版。当时政协领导得知时任政协委员的邓伯川的家事,对邓伯川说:给你两天的时间,一定要把父亲的抗战历史一起写进去。

邓伯川只得把父亲从老家高粱镇接上来,每天下班后,两爷子“摆龙门阵摆到半夜”,后半夜再写稿、整理,终于在第3天早上交出了几千字的内容,编入选集并存入了档案馆。“这个资料是我父亲亲口叙述,我亲自整理的。”邓伯川说。

传奇被日军抓住打瞎左眼

时间流逝了近20年。直到2013年,四川电视台制作的一档还原川军抗战史实的文献纪录片,提到保存在成都市档案馆里的这份当年由邓伯川写的资料。

邓伯川说,父亲的抗战历史很“传奇”,由一个普通战士晋升到中校大队长。1939年,在江西九宫山,邓遂良率领一个排,成功阻击了敌人进攻,固守阵地1天多。1941年,在湖南醴陵县黄土岭,他率领100多人的别动队,伏击敌人600多人队伍。搜集日寇情报、破坏日寇通讯和交通、炸仓库、炸专列……老爷子的事情一直很精彩。

1940年,他曾被日军抓捕,手反着吊上房梁被拷打,被打瞎了左眼。肚子里灌满“三合一”液(汽油、水、辣椒粉混合),被敌人用脚踩肚子,甚至被绑上电椅,烤到裤子烧糊……6天后,要被执行枪决的邓遂良用石头磨断了绳索,趁着雷雨交加逃出监牢,翻越了三道铁丝网,死里逃生。

妹妹寻亲父亲 一张照片一个模糊的轮廓

钟秀玲5岁时,父亲就去了新疆。她只记得后来见过父亲从新疆寄来的一张照片

寻根 她上网查询信息

对于钟秀玲来说,父亲的形象是一个模糊的轮廓和一张照片。从小跟着母亲和继父辗转全国,她说一口流利普通话。在她5岁时,父亲就到了新疆。她只记得父亲模糊的轮廓,后来见过父亲从新疆寄来的一张照片。对于生父的情况,尽管母亲守口如瓶,但家里有一个专属父亲的小祭台。“我们都以为父亲已经过世了。”

直到文化大革命时,作为父亲旧部的继父被调查,她才知道了父亲的名字、大哥的名字,以及老家——内江高粱镇。

“年纪大了,就想认亲、寻根,这种血脉亲情是断不了的。”1995年母亲黄氏去世后,钟秀玲和两个女儿都开始寻找亲人。她们也曾凭记忆联系内江相关部门查信息,在网上查找关于邓遂良的一切信息。“我对父亲知道得太少了,只知道以前是国民党的军官。”钟秀玲说。

转机 电视讲述父亲故事

退休后,钟秀玲跟着丈夫迁往江苏生活。没想到,寻亲的道路在今年3月8日凌晨转了个大弯,一下直达目的地。3月7日晚上,因感冒不舒服的钟秀玲早早睡下,夫妻俩却忘记关卧室的电视。凌晨三四点,钟秀玲迷迷糊糊听到了父亲的名字“邓遂良”,她一下子清醒过来,此时的电视上,正在播放四川电视台制作的文献纪录片。

看着电视上介绍父亲的历史,钟秀玲又难受又惭愧。“原来父亲没有被枪毙,原来他2003年才去世。原来他不是反革命,还是抗日英雄!”第二天,钟秀玲就委托在陕西的大女儿袁莉,联系四川媒体寻找亲人。

袁莉说,“这是妈妈这辈子的一个心愿,好不容易有这个线索,无论如何我都要帮她完成。”

长相 让他们很快相认

3月9日,19个电话没有打通,袁莉只得用短信联系了邓伯川,无奈她短信报上的名字、年龄和邓伯川关于“妹妹”的信息对不上号。怕随意认亲闹笑话,邓伯川要求:视频聊天。3月10日,视频一接通,早就激动的钟秀玲只叫了一声邓伯川,就忍不住流泪了。

这边邓伯川一看见人,疑虑也打消了。“妹妹和姑姑长得太像了,眼睛、鼻子、下巴都像我们家人。”他说。找到了素未谋面的妹妹后,邓伯川立即联系了仍在高粱镇的弟弟邓朝洪。他们3姊妹共有10个子女,各自在内江、成都、陕西、江苏,甚至是加拿大生活。

此后,两人常常隔三岔五视频、打电话,聊各自以前的生活。4月2日,根据约定,袁莉陪着父母来到了成都。

心愿今日前往内江给父亲上坟

“爸爸给我说他给你取的大名叫‘邓铭莲’。”“这个我都不知道!”钟秀玲说。在哥哥口中,钟秀玲知道了更多关于父亲的细节,看到了更多父亲的照片。

4月4日清晨,他们将从成都出发,回到内江高粱镇去祭拜父亲。“父亲生养我,我连头都没有给他磕过,太不孝了。”钟秀玲说。

烧炷香、磕个头……钟秀玲即将了却自己60多年人生中最大的心愿。寻亲之旅终究到了终点,3家人也将保持联系。“不容易,人生能够几个60多年呢,这下没有遗憾了。”   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浩野摄影雷远东

编辑:ZX001

相关新闻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